後來,我思考了很久谏山創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竟真是想以這樣的方式來“傷害讀者”嗎?難道他非常願意以這樣的罵名永載史冊嗎?他想通過這樣無厘頭的結局表達的到底是什麼?畢竟,但凡認真看待過這部作品的人,都在他呈現的、荒誕無比的終章嘲弄中成為了小醜。甚至更加不可饒恕的是,他在之前大多數章節中展現出不少令人贊許的曆史觀(比如森林之子)與三觀,甚至完全可以說,他在不小的程度上影響了觀看這部作品的一代人的處世觀念(包括我在内),但這些都在結局中以一種極其粗暴的形式被否定了:比如那潸然淚下的、卡露拉對于存在與出生本身的贊頌,卻在139中以艾倫的蓄意謀殺做出直接的解釋與否定;象征探索、無畏、求知精神的自由之翼與調查兵團最後倒車淪落為軍國主義招魂的刀翼旗幟……
可以說,他刻意踩進了每一個讀者事先覺得“這麼做必将爛尾”的坑裡,幾乎一個不落——這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如果說,他在前138話的史詩感中展現出了這個“世界”(不僅是巨人的世界,也是它所影射的現實世界)豐富而極具現實感的一面(美麗而殘酷的世界),那麼他在139想要也确實戳破的,卻恰恰是這種已然構建起來的、整全度極高的世界觀。在此情況下,我們這些一路追來的讀者便不得不面對這尖銳而痛苦的情況:即當自身對于世界的認知與建構已然被他(人)身臨其境地代入到了另一番認知(也就是巨人的世界)中時,一旦遭遇否定,哪怕是完全不講道理與邏輯的任性哭鬧,也完全無法接受——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我們很可能會做出一切(甚至過激)的行為去确保我們的自我認知不至于陷入失調狀态,正所謂“愛得越深,恨得越深”。我甚至不懷疑,我們做出的種種反應也仍是可以被谏山預測到、依然在他預想之中的。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在大結局裡他唯一沒有錯付的一點便是他允諾的“傷害”,正是由他——作者自己,這個看上去最不可能毀滅這部巨作的人,來親自打碎先前建立起來的這一整個令我們沉醉其中的世界,才足以讓我們意識到作者-讀者之間先在的、固有的權力關系:他才是那個可以掌握主動權來影響我們、甚至操縱我們情緒的人(當他做的足夠好,比如寫出了前100多話令我們稱贊并拔高期待的故事)。他隻是通過結局一話徹徹底底的胡亂撒歡讓我們這些讀者無比真實地感受到這一點罷了——盡管不一定能意識到。
我們固然可以用知乎貼吧上的其他同人結局(可以說,挑出任何一個都會在某些方面比谏山處理得更合理)來說服自己絕不相信谏山的那一套鬼畫,可是即便如此,我們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讓心中的結局更加貼近自己的認知與期待——我們仍是想通過這樣的行為在這部作品走向完結的過程中為自己争取些許主動權,從而避免自身認知的分裂罷了(像萊納那樣)。然而,産生這些影響的源頭仍是由作者“開啟的故事”以及作者落筆的結局。他選擇這麼做固然會有各種他不可告人的原因,然而當現實的139作為集體的見證已然發生,認真追更的我們毫無疑問地受到了他的傷害,我們能夠從如此違和的結局中獲得的教訓大概便是:不要讓自己太過沉溺于一套别人正在有意構建的世界觀(甚至也可以說是理論)之中,(其背後必然有權力與資本的運作隻是原因其一),我們需要始終意識到的是:如此的一套世界觀是由别人提供的,他随時具備改寫、甚至打碎的權力,如果在無意識的狀态中使自己太過浸淫其中,就需要承擔可能受到傷害的風險(沉浸的程度往往與受傷程度成正比),如果沒有做好這樣的覺悟與準備,就會遭遇今天這樣的心情罷。
腦海中莫名回蕩的歌詞旋律如下:
“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
不是神仙也不是皇帝。
更不是那些英雄豪傑,
全靠自己救自己!”
被傷害之後想到的…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Keep moving forward!?
-When you love a person, there’s always a tiny part of you that’s terrified that one day you’re gonna lose them. And ...
圍繞身體的争奪
朱老師醫學人類學課程影評作業由于在觀影時實在未能形成統攝性的結構思路,本文将從Anna、Kate、Sara三個人物的經曆入手嘗試展開分析。一、Anna:技術降生與身體自主權的争奪影片以Anna對于自己“出生”的理解開頭,她說:“Mo ...
三和人何以稱“神”
中國社會 觀影作業三和的這群年輕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并被賦予“大神”的稱謂——盡管帶着引号不無戲谑意味,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的确從這群普通人的身上看到了些許理想化的“神性”、或者說是自己想要追求卻不得的“特質”。這恰恰反映了三和 ...
發現最大的彩蛋是山口百惠?
中國社會 課程作業:擇一人重述他/她的故事宋衛東1966年出生于成都,在他的青年時期,他所生活的420廠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單位,統領着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他都在420廠的子弟學校就讀,其在社會主義體制下一路直升 ...
一句話,時代已變了味道……
中國社會 課程觀影作業從當下的時代回看這部大躍進時期的電影,最直觀的感受是:在對局部台詞對白略感尴尬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在完成生産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特定時代,人們(本片以上海的城市居民)身上普遍洋溢的淳樸(或者說“單純”,沒有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