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都挺好》的大結局不甚滿意,認為蘇大強被洗白太牽強。但我倒認為,這個結局很符合人性的特點,啟發我以後對父母,乃至他人的看法,能夠更加客觀和寬容。
蘇大強是心疼明玉的。飯桌上的雞腿,被妻子夾給明哲一個,夾給明成一個,蘇大強伸出想要為明玉也夾一個的筷子,卻被明玉的拒絕吓了回去。妻子甯肯給明成2000元去旅遊,也不肯給明玉1000元買習題集,蘇大強默默記在心裡,想着可以攢點私房錢為明玉所用,以至于在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時候,對這件事還念念不忘。也許蘇大強不太勇敢,在妻子的強勢下,他選擇了小心翼翼的自保,選擇了逃避式的壓抑。所以在明玉眼裡,蘇大強沒有伸出為她遮風擋雨的臂膀,沒有盡到作父親的責任,而明玉直白的責備又何嘗不是觸痛蘇大強内心的一把尖刀呢?蘇大強再“作”,心裡分得清楚,明哲聽話,明成啃老,明玉從小在家受盡了委屈。我想,他的内心是虧欠的,但出于性格特點和文化中較為含蓄的傳統氛圍,又無法表達給明玉。
基于這份隐忍的情感,蘇大強洗白指日可待。雖然妻子的過世不失為一件悲傷的事情,但客觀上卻給蘇大強提供了一個反轉人生的機遇。從處處受壓迫到無人再來約束,他沒羞沒臊地放飛自我,與其說太奇葩,不如說是壓迫突然消失後的反彈。從被妻子漠視到再無人管制,他無休止地讓兒女滿足他的要求,與其說太自私,不如說是對自己太多沒被關注的需求的争取與呐喊。
所以在蘇大強确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尤其是住進了明玉家中以後,他将自己“洗白”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面對自己的“絕症”,清醒時光的日漸減少,蘇大強出于本能地回歸到他本性和本心的所在。同住的時光,讓蘇大強看到,兒時将話當刀一樣深深紮入自己心中的女兒,不僅不是趙美蘭,還有很多的柔軟,甚至是對自己這個不太稱職的父親,依然懷有深深的愛。明玉雖然有着不菲的收入,但那是她自小離家辛苦打拼的結果,她加班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深夜中。明明讓蘇大強感到有點怯怯的明玉,竟然為了給自己作早飯,頭一天晚上請教男友烹饪技巧,第二天一早起來認真準備。蘇大強體會到女兒的用心,所以在雖然粥太甜,三明治吃不太習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忍者味蕾的抗議把肯定的樣子做足,這是愛的理解和包容。所以當明玉逛超市看到在偷嘴小籠包的蘇大強時,也沒有揭穿,這是愛的尊重和讓步。
這不是很好嘛,蘇大強内心對女兒的疼愛,明玉内心對父親關愛的渴望,都被點燃。蘇大強不是完美的,有其性格的弱點,明玉也有充足的理由對他産生埋怨。但我們需要看見,這正是大部分人會産生的心理反應。面對強勢的妻子,有多少丈夫是在沉默中壓抑忍耐,面對父母的忽視,有多少孩子在堅強的背後是無助的流淚?但這一切終究不是仇恨和無法逾越的深淵。背後有着濃于血的親情,有着想擺脫也擺脫不掉的千絲萬縷的連接。借着生活中福禍參半的變故,蘇大強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也就引發了思想和行為上的變化。這不僅從心理規律上說的通,更從情理上被支持和認同。因為蘇大強的“洗白”使我看到希望:也許我們看到的是指責,感受到的是冷漠,但我相信在被層層盔甲包裹着的内心深處,終歸有一席溫柔之鄉。那就足夠了,我已得到愛的滋養。

破雲噴薄的日,也給人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