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少和如花一見鐘情,嫖客和妓女産生了愛情,一個是天性未泯的風塵女子,一個是情窦初開的青年男子,看似荒誕不已,但似乎也隻有這樣的一雙人才不會将愛情诠釋成逢場作戲吧。

久經風月場的十二少真心有幾成,連閱人無數的如花也不能看清,故在約定自殺之時,在酒裡加安眠藥,之所以将他們覺得的行為稱之為自殺,是我淺薄的認為殉情是件壯烈的事情,殉情該是心甘情願萬劫不複的笃定,而如花和十二少不過是走途無路罷了。

如花是愛十二少的,愛他的風流英俊柔情蜜意,因此願意選擇一種決絕的方式,但在愛走向絕路之時,十二少退宿了,他本就沒有以死殉情的堅決,隻是配合如花演了一場戲,她假戲真做,他迷途知返。他們的約定摻雜了兩個人不同的心思,有愛也有不甘心,因此那個約定是豪賭,賭注是生命,以死來證明愛。

如花太好奇了,如果她不回來找真相不會輸的那樣慘,至少可以懷着念想再世為人,她卻選擇了多年苦等,她惦記着他,誰料再見他時,已然面目全非老态龍鐘,一開始我覺得這是對好死不如賴活着的解讀,後來逐漸覺得這更多的是對癡情人的懲罰,愛真的是七分足矣,愛人太滿傷人傷己,在患得患失中,很容易迷失自己,變得卑微。十全十美的愛情是幌子,幌子之下那赤裸裸的真相往往令人懼怕。

但很多事情卻往往都是這樣,開始的時候是喜歡後來是愛,後來漸漸迷失了初心,變成強求和固執,不撞南牆不回頭,但最殘忍的是在撞上的那一刻,知道自己走錯了,因此我覺得如花的等待,可能并非全部因為愛,很多事情若能選擇看破不說破,生活可能就過了,沒必要事事有個孰是孰非。

梅豔芳很适合如花這個角色,瘦削的身形和紅顔薄命不謀而合,一颦一笑萬種風情,男裝更是秀氣非凡。哥哥也适合十二少這個角色,風流英俊,令人一見傾心。胭脂扣是我看過後印象很深的電影,回味無窮,強烈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