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日漫越來越多的進入到大衆視野中,靠着生動形象的叙事手法和其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和喜愛,其接受度也從開始時隻有未成年人喜歡到現在成為了各年齡段人群茶餘飯後的談資。

憂郁傷感的人能夠從宮崎駿的美好世界中得到救贖,青春洋溢的陽光少年們也能從不少熱血動漫中明白成長的意義。

去年日本動漫電影《聲之形》的上映引起了很大轟動,這一部校園暴力題材的電影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想來能夠引起反思的作品都是值得觀衆花時間去領略的。

...

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十分巧合像是命運安排一般的遭遇,講述了校園暴力施暴者和弱者之間的複雜關系。硝子作為一名轉學者,從一開始就很難融入新的集體中,而且轉學的原因可能也是受到了校園暴力的侵害。

在最後一次鼓起勇氣希望結交新朋友的時候,硝子卻挫敗了,将也把傾注着對方心血的記事本狠狠摔進了水池中,這就是一切矛盾的起點。

之後硝子再也沒辦法鼓起勇氣和别人進行交流了,而将也最終也被當做校園惡性事件的始作俑者受到了批評,同時來到的還有以前朋友的冷眼。從前的“朋友”們一翻身成為了正義淩然的使者,而将也作為被批判的一方再也無法融入任何圈子中,遭遇了硝子同樣的遭遇。

...

兩人重新遇到之後發生的各種轉機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很難出現,從來沒有聽說過會有施暴者與受虐人逐漸成長為朋友甚至是戀人。在這方面觀衆産生了較大的争議,有人認為這部作品存在着另辟蹊徑博取眼球而歪曲現實的嫌疑,為了制造不一樣的愛情故事,将本來難以化解的矛盾淺化。

我們都明白,童年時期所遭遇事件會對整個人的一生産生極大的影響,新聞衆也曾經報道過,一些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會因為長年累月得不到控制,在成年以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那些受暴者在之後的人生過程中更加容易受到精神方面的不穩定因素侵害,比其擁有正常童年的人來說,這些有着可憐遭遇的人們更容易罹患抑郁症,甚至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

不過也有很多正面例子,倘若這些擁有不尋常經曆的人能夠振作自己,那麼更加懂得感激生活,獲得更加美滿的人生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說,電影也隻是一種表現形式,藝術手法在不同的眼中自然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人生也是一場錯綜複雜的舞台劇,難以想象下一場會上演的是什麼片段,所以《聲之形》這樣的劇情安排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至少對某些有過相同經曆的人來講,能夠産生慰藉的效果。

...

最後将也為了自我救贖,也為了挽救自己心愛的人的性命,勇敢抛開了自己的生死,從這一時刻伊始兩個人的矛盾終于得到了化解,硝子從此之後明白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受虐者終于能夠從童年的陰霾中邁出大步,而擁有良知的将也也終于明白了自我救贖并不是目的,要切實考慮到身邊的人而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這樣才能完成人生的價值,完成生命的升華。

聲音本無形狀,有心之人卻能夠從每個細微的發音中讀出彩虹的形狀,那是一座連接着每個人心靈的一架橋,在肆虐的雷暴之後,總會架起一座美麗的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