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有這樣一部台灣電影,一經上映,就火力全開,一舉斬獲台灣本土票房冠軍,它就是《寒單》。

《寒單》依托于台東民俗“炸寒單”,講述了一個“炸裂”的愛情故事。

...

這部影片的導演黃朝亮曾耗時五年打磨劇本,最終才為我們呈現出來了一個如此細膩的好影片。《寒單》更是在今年台北電影節上榮獲十大獎項的提名。

那麼這部影片到底都講述了什麼呢?

1、台東的人文風情

影片的一大背景就是炸寒單,這一台東地區的特有風俗,在影片中有着特别的意義。

每年的元宵佳節,在台東地區都要選拔一批“肉身寒單”,進行炸寒單,迎接寒單爺,祈求大富大貴,節日那天選中的“肉身寒單”,面畫大花臉,頭系紅帽巾,手執榕葉護體,上身赤裸地立于神轎上,然後開始接受大衆投擲鞭炮,對于大衆來說,這是一種信奉,而對于“肉身寒單”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榮耀,雖然被鞭炮炸得遍體鱗傷,但是所獲得的殊榮早已将所有傷痛抛到九霄雲外了。

...

而在影片中,阿義和阿昆都先後做過“肉身寒單”,他們的出發點是完全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為了榮耀,一個是為了救贖。

透過炸寒單,我們所了解到的不僅僅是台東地區的人文風情,更有在煙花鞭炮之下的人間煙火,人情世故,愛恨情仇。

...

2、底層社會的不易

炸寒單是一項民間風俗,當然也是一種民間信仰。

鞭炮之聲震耳欲聾,那迸發的火花絢爛耀眼,對于底層民衆來說,生活的不易,隻有寄托在神靈之上,能夠成為肉身寒單是一種榮耀,投擲鞭炮祈求生活的幸福美滿,生意的興隆,人生的富貴。

...

不管是阿義,還是阿昆、蘇奈,都身處貧困不堪的家庭之中。

阿義,從小家境清寒,靠阿嬷養土雞過生活。父親又酗酒成瘾,經常暴打母親,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阿義似乎就沒有過存在感,自卑不堪,直到做上肉身寒單,方才有了點做人的尊嚴,但是一次意外失去了女友,自此開始自我堕落,吸毒,遭受摧殘,活成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

阿昆,從小跟着媽媽做收廢品,卻常常遭受歧視和地痞惡霸的欺淩,為此努力學習,有機會擔任教員,卻因為自我的一次賭氣人生從從此改變,幫助阿義,和他一塊收廢品,自己也做了肉身寒單,但是和阿義不同的是,他是為了贖罪。

...

蘇奈,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因為繼父禽獸不如的行為,令她人生陷入了迷惘,從而做起了春風小吃部的小姐。

...

每一個人都曾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他們或許無人問津,但彼此之間卻相互依偎,共同幫扶,雖然磕磕絆絆。

3、愛恨情仇

炸寒單的背景之下,是兩個兄弟之間的愛恨情仇。

因為一個女孩,他們因愛生恨,因為身份卑微,他們互相嘲諷。

阿義失去了戀人,陷入了堕落,阿昆害了意中人,陷入了自責之中。

在愛情面前,什麼事都可以做出來,但是失去了愛情,什麼事也都可以做出來。

...

阿義吸毒堕落,自責的阿昆,為此展開了一場自我救贖之路。

收留阿義,幫助其戒毒,與其結拜兄弟,一起創業,這是在幫助阿義,也是在幫助自己。

可是對于阿義來說,失去的再也尋不回。

對于阿昆來說,罪責豈能輕易贖回。

最終阿昆也做上了肉身寒單,去感知痛苦,讓自己知道還在活着,去接受懲罰,贖回自己犯下的罪孽。

...

“出身清寒,靈魂孤單,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

對于炸寒單來說,不僅僅是項風俗,更是一種靈魂的寄托,身處紛繁複雜世界的人來說,一切都并不盡人意,肉身的出路還是靈魂的出路,都遙遙無期,但是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生,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軌道前行。

...

所謂的愛恨情仇、生活的苦難,都并不是永久的,在生命的長河中,不過都是一段短暫的路途,作為汨羅大衆,無畏苦難,無畏疼痛,要繼續努力向上生長!生命終歸會找到它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