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很簡單,演的是什麼就是什麼,看就是了;

有些電影很複雜,演出來的是需要猜的,你得動腦;

還有些電影我看是山,你看是水,而實際上他想表達的是山水之間,《喜寶》就屬這一類。


...

《喜寶》是亦舒1979年出版的小說,故事背景正值香港經濟飛速蛻變,貧富懸殊的時代。所以,影片中喜寶的穿衣風格、配飾、各種老式跑車、古堡建築等整體格調有種八十年代的英倫風。導演王丹陽是一名作家,這是她執導的第一部女性視角的文藝電影。

小說并不長,隻有十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電影呈現的内容稍有改動。聽說影片播出後,差評居多。我簡單看了部分影評,有說劇本爛的,有說演技差的,有說服裝和鑽石假的……,我隻想說,它隻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而已呵!你為何不好好地去享受、去欣賞它?

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凡事盡量做得精細,一絲不苟,我們把一杯奶茶、一碗螺獅粉、一根項鍊、一份表格、一件毛衣差點挑剔到它們的細胞組成結構。它隻是一個杜撰的故事,一部精心打造的文藝片,這次,我們放過它好不好?


...

《喜寶》并不是言情小說,甚至根本沒有愛情在裡面,喜寶和勖先生的感情應該不屬愛情範疇。屬于什麼呢?人類情感錯綜複雜,直到今天,才有導演正确地解讀亦舒這部小說。

所謂的毒雞湯,就是似懂非懂的人曲解原作者的本意,截取書中的一句話拿出來“警示”未知的人們,引導她們誤入歧途,産生錯誤思維,選擇錯誤的人生道路。比如,亦舒書裡的這句話:

“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那麼就要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整部影片其實就是告訴我們,這句話是大多數人潛意識的想法,然而,卻是錯誤的人生選擇。隻會讓她離幸福越來越遠。


...

人們習慣犯的錯誤是,常常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緊緊盯住别人擁有的。

喜寶代表生活中大多數女人,勖先生代表全世界男人的人生終極目标。

喜寶無依無靠,沒有學費,沒有生活費,沒有漂亮的衣服鞋子首飾和包包,沒有人關心愛護,甚至沒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小窩,她認為自己一無所有。她忽略了自己劍橋高材生的身份,忘記自己有靈光的頭腦,年輕健康的身體,放眼望去,還是可以超越大部分同齡人的,未來可期呵!

勖先生的出現是對她人格的考驗。可憐她讀到劍橋也沒能擺脫原生家庭灌輸的思想,她記起媽媽說過,在生存面前自尊可以踐踏的糟糕言論。她不知道,她媽媽原本就是個失敗的人生例子。


...

任何人也抵禦不了,從一無所有到一夜暴富所帶來的沖擊,這種極緻的落差與沖突勢必會毀掉她整個人生。

假如你是喜寶,你也會選擇鑽石、古堡和錢,是不是?但你不願意想象選擇這條路之後的心路曆程和變故。所以,電影來幫你面對,撕開現實呈現給你,你若能投入進去,影片結束後,便會有種重獲新生的感覺。這就是電影的意義所在。

喜寶呵!你不是要愛麼?全部給你,很多很多,聰恕熱烈至瘋癫的愛、宋佳明時刻陪伴的愛、漢斯以死奉獻的愛(小說裡的)、勖先生無所不能的愛。收獲這麼多愛,你感受到幸福了嗎?你也有了很多很多錢,你感受到快樂了嗎?你明明也擁有健康的身體,可卻活得死氣沉沉,你再也體會不到小鹿亂撞的心跳;再也沒有理由奔波于故鄉和學校之間。你說:什麼也不必追求的生活,不是生活。

勖先生的餘生窮得隻剩錢。他榮華一生,女人無數。縱使古堡再高,傭人再多,依然孤零零地死在床上。死時依然有遺憾。可也算是成功人士了。

所有的故事,沒看到結局時都挺有趣的。慢下來細細體會這人生吧,過程才有趣。

衆生皆苦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