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記真實

文/情緒化的大笨蛇

第[237]篇

幾乎每個人的青春都離不開校園的影子。在學校,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嬉戲打鬧,為了學習拼搏奮鬥,初次接觸青澀懵懂的愛戀,還有或嚴厲或古闆或體貼的老師們……種種記憶,組成的名為“青春”的感受,每每想起,總讓人感慨萬千。

...
序幕

在《老師·好》中,于謙飾演的苗老師一角幾乎包攬了記憶中老師的所有特點:

在他眼中,成績和榮譽必須捍衛的。

為了督促學生上進,營造學習的氛圍,他對關婷婷、李海燕追尋卷發、指甲油、口紅等時尚潮流極其抵制,對蔣文明、郭建設抽煙,王海貧嘴、劉昊私下買賣等行為更是“深惡痛絕”。他張口就是罰站的體罰,閉口就是派出所的所長是我親小舅子;

差生洛小乙和優等生安靜的區别對待似乎也是必然--洛小乙沒做過的事堅決不認被認為是狡辯,面對洛小乙私底下既心懷畏懼又義正辭嚴;安靜善意的謊言輕易就熄滅了他醞釀的怒火,就算有缺點、有漏洞也溫柔包容。

但在他的心裡,學生的身心健康又是最重要的。

他痛斥劉昊的“投機倒把”行為,在得知真相後卻拿回了被扣押的财物,捐贈一個月工資,又捎帶給住院治療的劉昊寄去了補習資料;他對洛小乙桀骜不馴的行為頭疼,卻始終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最終拯救了自我放棄的洛小乙;

他把自己因為曆史問題難以完成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夢想寄托在學生身上,在高考的壓力下杜絕了學生們一切課餘活動,為學生們私下進行的健美操表演大發雷霆,卻在得獎之後邀請學生做客,一吐心聲;

他也是普通人,沒分配到房子,想找校長評理;沒有更好的經濟來源,想開補習班補貼家用。可最終,他放棄了學校獎勵的房子,隻為心安;他免費給孩子們補課,隻因當年他的老師對他說過,以後當一名教師,“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長大後的王海成為了老師

在《老師·好》中,學生時代的故事豐富又雷同:

比如老師和學生之間觀念的沖突,通過苗老師的自行車多次演繹。這裡面既有學生們為反抗苗老師的高壓管理進而對自行車的發洩--拆卸擋闆、刮漆、吊杆,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也有學生們為了回報老師的愛護,在高三時間緊張的時期,利用晚自習自發找尋丢失自行車的集體行動;

比如曆年的文藝表演。既有耳熟能詳,聽到前奏就忍不住跟着唱,看到隊列和表演自身的記憶就曆曆在目的各種老歌、大合唱;又有當年的學生們走在時尚前端的迪斯科、健美操、大腮紅,勾起的自己學生時代的流行歌舞、時尚潮流追尋記憶;

比如青春期的學生們之間的情感故事。既有女孩之間因為對異性的好感、在老師面前的表現、學習成績差異産生的小妒忌;又有面對自己的私欲,做出不同選擇,幾經考驗的友情故事;還有男孩女孩之間,不能明說、懵懂純美的愛戀。

...
電影票

讓我眼前一亮的地方還在于:

電影中出現了很多影視圈熟面孔。他們有的不發一言,短短幾個動作,演繹的角色形象就活靈活現;有的台詞簡單,可無論表情還是身份塑造的都格外形象。

還有電影中黑闆報的畫面、歌聲的傳遞、旁白的注釋,既能讓觀衆感覺到影片中時光的流逝,又能勾起觀衆對學生時代記憶的共鳴。

不同于大部分青春文藝片充斥的淡淡懷舊、遺憾、憂傷情緒,這部電影可以讓觀衆從頭笑到尾,也能讓觀衆在笑中帶着淚。電影末尾将事實與期望交融,過去與現在結合的拍攝手法,既讓觀衆訝然,卻似乎又覺得那樣才符合整部電影的設定。

所以,即使結局的設定多少有點巧合和戲劇化,可學生時代那麼美好,誰都不希望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