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旅程,才剛剛啟航,而我已經疲倦。這篇文章應該是我第三篇觀影感受,而距離我看這部電影已經超過三天,很難有新鮮的感受跟大家分享,而且總是感覺帶着任務去看電影,對整體觀賞性還是略微有所影響。什麼時候文字對我而言像一個熟悉的老朋友,我大概那時會有些許進步。
But I will try my best to do it.
對于《綠皮書》早就有所耳聞,如果我沒記錯好像是奧斯卡最佳影片,影封也是最佳之一。也算是了結了心願,今天這部電影我就不查閱資料跟大家科普了,不是懶惰,隻是想單獨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說,有時候查閱資料是為了更全面的把影片介紹給大家,有時候隻是自己在深夜的思索罷了,隻是我自己想寫,有沒有人看并不重要。
其實專門以黑人白人種族歧視為主題的影片忘了看過幾部,但是有一部令我印象深刻,叫做《紫色》,是一部老片,很早之前看的,如果之後的情節複述有誤,請諒解。影片沒有尖銳劇烈的沖突打鬥,能看到的暴力主要是家暴,女主是個黑人,如果她不聽話,丈夫就對她拳打腳踢。還有一個情節,令我難忘。有一名黑人女士,她很胖,有一顆善良的心,但性格直爽,後來得罪了市長夫人,入監獄瞎了一隻眼。之後從監獄出來總是很沉默,跟之前快人快語的性格極具對比。市長夫人是個小女人,聘用了這位黑人女士做保姆好像,對她也很好,但市長夫人其實也是高高在上的,而且對黑人有所恐懼。
除了社會上的種族歧視還有重男輕女的性别歧視,整部影片都看的我很壓抑,也是,類似的題材,如果想要诙諧幽默也難以做到。
有句影評,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時常存在于腦海裡,可能是我那時太小,第一看到那樣的語句。
影評說這部電影将黑人刻畫的過于沉默,真正黑人的生活并不是這樣的,即使受着整個社會的壓迫,但不管是他們的内在還是外在,都仍然熱切。
很明顯,《綠皮書》雖然也有揪心,讓人難過的地方,但整部影片輕松诙諧,相信在影院的觀衆都是以愉悅的心情看完的。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真實情況中的歧視該是比影片描述的更為惡劣,但導演應該是把沖突柔化了,使其更具溫情。每次雨夜開車就沒好事發生,但在他們趕回家過聖誕節的那個雨夜,當觀衆都為他們捏了一把汗,甚至擔心小悲劇的時候,沒想到,攔下車的警官隻是為了提醒他們換下壞的輪胎,并臨走前祝他們聖誕快樂。
影片的對話其實值得反複推敲,尤其是博士和司機吵架的時候(原諒我每次看完電影就忘了角色名字),我常常感覺他們可以争論出更多對話的,但僅是蜻蜓點水,可能高手對話僅需一個字,而我要讨論出來一個問題,大概要一部劇。
寫到這就晚安吧,還差9分鐘,宿舍就要熄燈了,說很多,不如大家自己去感受,難以發表什麼一針見血或者流暢優美的見解,還是繼續努力,在路上。
最近在學校也過着對我而言很困難的日子,内心極受煎熬。我是一個有點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别人身上的人,而且跟别人探讨小問題,總是變成争論,極其渴望說服對方,但同時也有少量的理智,如果對方說的很對,我也能心悅誠服。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沒有清晰的對錯,即使辯論勝利,留在心中更多的也隻是空虛。還是好好包容這個大千世界,提高自己的情商,就像博士所傳達的思想,暴力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要做的是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