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導演的新電影《雙子殺手》票房成績不樂觀,截止上周日全球累計票房為1.2億美元,在票房不理想的同時,大家對這部高幀+3D攝制技術的新片,口碑也呈兩極分化。
不同的期待有不同的評價
對于這部奧斯卡獲獎導演、著名演員主演的影片,觀衆基于不同的觀影訴求和期待觀看影片,會産生不一樣的評價:
——如果想看一個有趣的故事,想看到千回百轉的故事情節,想看到李安在片中細膩的情感表達,那麼你會對電影比較失望,因為電影所講的“雙子”其實就是一種克隆技術的不正當應用,劇本比較落俗、粗糙,配不上高幀畫質和“逆齡”技術;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你在影院看片更加注重觀影體驗,想要感受到新技術應用于電影所呈現的效果,那麼你一定會感慨CG制作出年輕版威爾史密斯的确是“神還原“”,更能感受到120幀+4K+3D給電影帶來新的震撼。人物細節纖毫畢現,高速運轉場景下依然将整個畫面細節看得清晰連貫,大量追捕和打鬥情節刺激感官神經。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發展到今天,觀影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基于對影片不同的期待,産生不同的評價。這在技術強劇情稍弱的《雙子殺手》體現得尤為明顯。
李安對電影技術的探索
談起李安,很多人會以“華人之光”稱呼這位導演,他從影30年,在多項國際大獎中獲得榮譽,創作出反映同性題材的《斷背山》、反映家庭父子的《飲食男女》、還有情愛戲著名的《色,戒》,也有對江湖俠義獨特解讀的《卧虎藏龍》等。他是一位不局限于創作題材、類型的導演,也是善于學習研究、不斷探索電影的學習者,這其中包括對電影技術的研究,此前的《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還有正在上映的《雙子殺手》。
電影的求索之路,不可能每一部作品都成功。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時,技術給觀衆放大了觀影體驗,它的雙面性也随之而來:優點更明顯、缺點也随之凸顯。在優點和缺點之間似乎有了更大的落差,極強的觀影體驗與老套的劇情,二者并存下自然會讓一些人吐槽:高幀率大屏幕就看了這樣的故事?
更何況有很多人沒有選擇看120幀。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也是電影上映以來大家争議頗多的問題,技術對于電影的意義究竟為何?是增強觀影體驗的重要工具還是僅作為推進故事呈現的一種輔助。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雙子殺手》劇情落俗并不是大問題,問題出現在電影沒有把一個不再新鮮的故事的細節處理精細。盡管大家都說關于克隆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鮮事,可是電影發展到今天,擁有完全新穎故事的影片實在不多,什麼劇情都可以大緻歸為故事的幾大類中,很難再開辟出完全新鮮的故事情節。更何況關于克隆這一問題在今天依舊有很多值得大家思考、讨論的細節。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故事的新舊不是影響電影好壞的大問題,無論何種故事,将情節講的透徹,前後連貫,故事圓滑,電影才能更打動人。
顯然,《雙子殺手》的劇本打磨不夠,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劇情bug,但是很多情節細品下來會覺得經不起推敲,比如亨利兩位死去的好友,人物之間的情誼并沒有顯得多麼深厚,所以對人物的死亡觀衆很難共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劇本缺少打磨
很多人争議電影是否“李安”,其實也是因為劇本打磨不夠,沒有細緻到令所有人都直觀感受到藏在細節中李安的風格。筆者在電影二刷後,更加确認劇本缺少打磨,李安還是那個李安,在這部商業電影裡依然有他的思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父權的思考:
影片的主人公亨利是一位身手了得的特工,他的領導魏瑞斯利用克隆技術克隆了亨利,目的是為了在亨利老了退休後,能由年輕的克隆人代替他成為頂級特工,執行别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就是說克隆技術應用于人是為實現其持續擁有頂級殺手作為武器的目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克隆人小克被造出後,由魏瑞斯親自撫養,培養其成為殺手的過程伴随着小克的成長,魏瑞斯既是一位魔鬼訓練者,也是一位控制欲極強的父親。他對小克既有作為武器利用的目的,也存在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情誼,二者交融形成一種扭曲的情感。他既要求小克聽命于他,包括執行殺掉另一個自己(即亨利)的命令,又會在小克處于危險中電話告知險情。在小克的成長中,魏瑞斯傾注了心血,他視小克為自己的孩子,但他對這個孩子有着嚴苛得到訓練和要求,他的命令要絕對服從。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克經曆了對父親的深信不疑到全面瓦解的過程,在房頂上父子之間的對質,魏瑞斯表現出對小克的心軟遲疑有着恨鐵不成鋼的憤怒,而魏瑞斯的狠戾則讓小克感到被長達二十多年的欺騙和控制。彼此之間有怨恨,但也存在多年相處形成的牽絆,所以魏瑞斯對舉起槍的小克說殺了他,實際上他知道小克不會扣動扳機。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場自我反思:
小克對父權的反抗,伴随着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是一場自我反思。在與亨利正面交鋒之前,小克一直處在被洗腦模式下接受訓練和成長,他被要求做大最強的特工,以父親的話為唯一正确的指令。

圖片發自簡書App
與亨利對決,對小克和亨利來說都是在照鏡子,是雙方直面自己的過程,二者武力上的對決也是在兩種意識上的對抗。51歲的亨利面對23歲年輕的自己,他要喚醒小克的自我意識,拯救小克就是相當于拯救自己,亨利對小克說:“你始終害怕别人發現真實的自己”,其實就是對自己51年人生的概括。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人生有重來的機會,不能再浪費,他可以做丈夫、做父親,做任何殺手不能做的事。
可惜劇本缺少打磨,使某些情節發展比較突兀。
技術對電影未來的驚喜
劇本問題不能全部歸責于李安,也不能因劇本不夠好而否定技術。其實從電影宣傳、甚至是更早就可以得知,李安在這部影片裡更注重對技術的探索,李安在采訪中說過,膠片已經非常成熟,還保有過去電影的美感,但是在數碼時代,數碼電影還有很多潛力,數碼不會淘汰膠片,它可以傳遞着與傳統電影不一樣的美感(大意)。

圖片發自簡書App
膠片和數碼,都屬于電影藝術,對數碼電影的探索,也是在擴充電影藝術。
如果選擇120幀+4K+3D觀看影片,的确會有耳目一新的視效體驗。數字人物加120幀,高速運動場景下,清晰地看到每一處細節。騎車追殺片段,配合鏡頭視角的切換增加緊迫感。墓室裡打鬥戲份,在夜景下也能清晰捕捉到兩個人的纏鬥,感受到在對打中迸發出的力度。兩版威爾史密斯之間的對決,畫面的每一處細節都足夠精細,李安帶着新技術,的确給觀影創造了驚喜。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到《雙子殺手》,越來越多人讨論120幀是不是電影的未來。
其實如李安采訪中所說,膠片和數碼都是電影的呈現方式,數碼作為比膠片發展晚的新事物,的确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面。電影從最初的黑白默片發展到今天,能為人們所記住的經典影片一定是有好的故事,而從人類對電影發展探索的長河來看,《雙子殺手》作為技術探索的影片在劇情上存在不足可以理解,因為我相信當技術越來越成熟,120幀+4K+3D應用越來越廣泛時,會出現越來越多優秀的影片,即以清晰細緻的畫質展現一個動人的故事,越來越多人接受這種沉浸式觀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根據最新消息,由陳可辛導演、鞏俐主演的電影《中國女排》将按照CINITY版高幀率格式進行拍攝,這是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後,第三部采用高幀率格式拍攝的影片。在《比利林恩》上映時,全國隻有兩塊支持120幀技術規格的銀幕,在《雙子殺手》上映時,支持120幀技術規格的銀幕約有八十多塊,我們可以期待《中國女排》上映時,這個數目會不會再次增加,因為高幀率下物體高速運轉的細節對觀衆來說更具有觸動力。以及在未來更多采用120幀拍攝的電影出現後,越來越多人體驗、享受到沉浸式觀影。
電影發展路漫漫,未來永遠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