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電影的誕生需要什麼?

要有好的導演,要有紮實的劇本,要有出色的演員。這是大家最基本的認知。

人們常說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但如今的“光與影”比起上面這三樣,更容易被忽視。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電影色彩。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從四位導演的作品來延伸這個話題。

一、張藝謀 

張藝謀可能是國内導演中,對于電影色彩最為偏執的一位了。這與他的攝影出身密不可分。

無論從擔任攝影的《黃土地》,亦或是早期導演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挂》中都可以窺探一番。

他是全中國最會拍“紅”的人。

...

《紅高粱》,1987

...

《大紅燈籠高高挂》,1991

而張藝謀的色彩運用的巅峰,當屬2002年那部《英雄》了。

影片在四條叙事線上都營造了強烈的視覺差異,每條線都有其主題性的色彩。

觀衆藉由這些色彩,能夠更好的理解人物的内心情緒以及故事氛圍。

...

主線的刺秦部分,采用了黑色的主基調。

包括文物百官的服飾,宮廷的裝潢也都是濃烈的暗色調。

...

大面積的灰黑讓人感到沉重、壓抑。有一種肅殺、威嚴之感。

不僅刻畫出秦王宮的莊嚴肅穆,手握強權的秦王帶給人的壓力,也暗示了無名走向不歸路的結局。

...

支線一,無名刺殺趙國刺客的過程中,基調是紅色。

在無名編造的故事中,是各種情感的交織,對國家、愛人、朋友。

紅色含多種意義:是飛雪的嫉妒,是殘劍的憤怒,是一灘充滿了死亡的血水。

...

...

支線二,是秦王識破無名的“紅色”謊言,自己心中所推論的故事,基調是藍色的。

藍色是冷靜的,因為是秦王以理智的視角分析這件事。

藍色也是深沉的、抑郁的。表現了殘劍與飛雪彼此願為國家、為理想、為愛人犧牲的沉重之情。

...

...

支線三,白色是主基調。因為這段是真正發生的故事,白色即代表純粹、真相。

白色是最幹淨的顔色,它也象征着刺客們心中的俠義,對天下太平的渴望。

同時,也是“飛雪”的顔色。

...

...

支線四屬于插叙,在支線三中出現,以綠色為基調。

綠色象征生命與希望。這段講述了殘劍與飛雪相識相戀的故事,如嫩芽破土而出,生機勃發。

雖然篇幅短,但這是整部影片中,讓人情緒最放松的一段。

...

...

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飛雪與如月決鬥那段。

身着紅衣的兩人在漫天黃葉的襯托下旋轉飛舞,色彩碰撞非常強烈。

如月死後,葉子仿佛是被鮮血漸漸浸染,由黃變紅,盡顯凄美之感。

...

影片最後,還是回到黑色調。

萬箭齊飛的場景不僅是壯麗的視覺效果,也給人無奈與冷酷的震撼。

無論之前色彩多麼鮮豔,都難以改變“黑色”結局。

...

二、岩井俊二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青春是屬于岩井俊二的。

...

從《燕尾蝶》再到大名鼎鼎的《情書》——

青春、唯美是岩井俊二的電影标簽。

...

《情書》,1995

岩井俊二擅長在電影中營造出一種看似“悠長”的美感。

“就像看到車内的美麗姑娘的一刹那,車卻開動了。”

這種美在還未完全閃光時就消失不見,留給人們遺憾與惆怅。

...

岩井俊二的電影色彩塑造,要極大的歸功于他的禦用攝影師——筱田升。

筱田升幾乎掌鏡了岩井俊二的早期的全部電影。

他濃烈的個人風格俨然已經成為日式青春電影的标準色調。

...

左一

《情書》中以黑白兩色為主。

輔以溫和的暖褐色與冰冷的青灰色,其中又突出了郵箱、玻璃工廠和出租車的紅色,躍動卻不突兀。

...

開頭和結尾中,以綿延的白雪為背景。

主人公身穿黑色大衣從近到遠,漸漸消失,對比之中産生了很強的感染力。

...

...

《四月物語》中,東京街頭的紛飛的櫻花,讓人驚豔。

櫻花是在最美的那一瞬間飄落,筱田升捕捉到了那個瞬間。

這一片片潔白的花瓣,在他的鏡頭中,賦予了灰暗的大都市以亮色和詩意。

...

...

還有《夢旅人》中,如血的夕陽下,飛舞的羽毛。

...

《關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麥田裡孤獨的聆聽者。

...

《花與愛麗絲》中,漫天的櫻花,以及地闆上擺出躍動的舞姿。

...

...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中,小島上的黃昏那羞澀的一吻。

...

細細回味,筱田升的每個畫面都美得驚人。

遺憾的是,2004年筱田升因癌症去世。

岩井俊二的副導演行定勳說:失去他的痛楚要在很久以後,周遭晦暗無光時,我們才會恍覺——

筱田升是太陽,我們這些導演隻是圍着他轉的行星。

不知道沒有筱田升的岩井俊二電影,會有怎樣的色澤。

...

...

2004年之後的岩井俊二,似乎就再沒拍過一部像樣的好電影。

2018年導演的《你好,之華》,更像是《情書》與《花與愛麗絲》糅雜之物。

現在岩井俊二仿佛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還在沉湎過去。

可能筱田升真的對他太重要了吧。

...

《你好,之華》與《情書》海報對比

三、 王家衛

人們說王家衛的電影是“高度抽象後的真實”。

他總能用充滿想象力的色彩與鏡頭組合,營造出令人迷醉的情緒氛圍。

...

王家衛對色彩的運用,讓人感覺他的電影有一股迷情調兒,欲罷不能。

這一切當然要歸功于他的禦用攝影師,人稱“亞洲第一攝影師”——杜可風。

...

而想要了解王家衛的電影色彩,得先知道“膠片拍攝”與“數碼拍攝”的區别——

在數碼成為電影拍攝的主要工具之前,所有在電影院中看到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的。

而膠片電影的色彩有着數碼無法媲美的柔和色調,而且不同膠片會有不同成像效果。

...

例如在拍《花樣年華》的時候,杜可風就找了好多種膠片,最終選擇了一款整體看起來偏紅的膠片做為拍攝底片。

所以,《花樣年華》的整體畫面都是那種暧昧的紅色。

這種紅色也隐喻了周慕雲和蘇麗珍“發乎情,止乎禮”的情感處理方式,彰顯了人物内心濃郁的情懷和掙紮。

...

...

在《春光乍洩》中,就用了一種偏黃的色調來拍攝。

并在原有的色彩上,加上了很多藍綠色調。

...

...

同時影片中穿插着非常多的黑白畫面。

杜可風用“藍綠”與“黑白”各自對應了人物的不同情緒。

這些色彩的交替不僅代表時空的轉換,更反映了人的情緒變化。

何寶榮和黎耀輝相愛、分離,到重新開始,兩人的内心通過影片色彩的變化,昭然若現。

...

...

在《東邪西毒》中,杜可風摒棄了武俠片常用的刀光劍影冷色調,反而轉用了一種更濃烈的黃色。

電影将主場景置于大漠之中,再通過膠片的處理,讓整體色彩有一種暖暖的感覺,整體看起來很舒服。

...

影片中的武俠人物不再是冰冷的刀劍相見。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愛欲望,是放不下執着的普通人。

通過大量的黃色調渲染,讓這些俠客們更有感染力,也更有“人”的味道。

...

...

《堕落天使》中,則用了一種偏青綠的色調。

在基礎色調上,再将人物放在燈光閃爍、具有強烈光線運動的環境中,營造出不安和迷離的氛圍。

凸顯出“天使們”在夜晚的迷失感。

...

...

最特别的是,杜可風在影片中采用了廣角鏡拍攝,使畫面産生變形。

他毫不吝惜的将主角們(特别是李嘉欣)的臉怼在你眼前,這是非常大膽的嘗試。

...

...

...

...

...

通過傾斜構圖,手持與大量鏡面反照,描繪出都市邊緣人心底的疏遠與自憐。

影片中的人物,在廣角下靠鏡頭越近,偏偏卻離愛人越遠。

...

王家衛的電影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

而影片中斑斓的色彩,都是人物最好的代言。

...

四、韋斯·安德森

韋斯·安德森是美國最具個人風格,最文藝的導演。

他的電影你隻需看一眼,便知道那就是他的作品。

...

他對複古風格深深迷戀,就像一個畫家,在電影作品裡肆意揮灑自己的“繪畫天分”。

2014年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是韋斯·安德森最成功的作品。

韋斯·安德森用了大量的粉色調,來烘托電影的夢幻氣質,讓人進入一個如糖果般的童話世界。

...

...

這些高對比度,亮麗的色彩,讓這部着混合謀殺、越獄、械鬥的故事顯得不那麼黑暗,反倒有些喜感。

...

而一旦有大面積灰色的畫面出現,就說明了危險和緊張的來臨。

人物随即便會陷入一連串的麻煩當中。

...

《月升王國》中,韋斯·安德森帶給觀衆一種非常強烈的70年代複古感。

以明黃、土黃、白、紫為主的配色,營造影片氛圍。

...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是在晚夏的戶外拍攝而成。

飽和的紅色,陽光的黃色和草綠色,配合天藍色和焦黃色,褪色的覆盆子色,橙色......

呈現出了一場伴随着青澀初戀的盛大童年冒險。

...

這是韋斯·安德森對于色彩的匠心搭配。他能夠将生活中的顔色,戲劇美術化地提煉出來。

這讓他的所有作品都充滿着很強的辨識性。

...

...

...

...

...

除了超強的色彩搭配外,他電影裡“平衡對稱”的構圖是另一大特點。

這種設計從視覺上講是均齊之美,從構圖上說是平衡之美。

而從心理感覺上講,它能給人帶來平和、穩定、靜止的心理感受。

...

...

...

...

...

...

這就是韋斯·安德森的電影風格,既有荒誕的趣味,又有文藝的審美。

有一種導演,一輩子隻拍一類電影,比如伍迪·艾倫和王家衛就是典型。

還有一類導演,就是像韋斯·安德森這樣,将自己最獨特的點都融入到作品中。

正如安德森自己的描述:

“将現實世界移動了五度”。

那是他為觀衆們打造的夢境——

雖然你知道這些都是假的,但足以讓你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


歡迎點贊、評論、分享,更多精彩陸續有來。

也可以來我的公衆号【人生電影公司】找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