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大片《信條》上映一個星期了。果然又是意料之外,卻又意料之中的感覺。
曲高和寡矣!
01

電影這種聲光影文化,是需要錢來堆積的。花錢産出,掙錢收獲。一旦商業化了,必會衆口難調,要做到雅俗共賞,應該是很難的吧!
《信條》當然是不能冠以“雅”或者“俗”的,隻能說是另類。畢竟科幻已經不算是大衆化了,再不用說硬科幻了。
其實《信條》故事并不複雜:大反派安德烈掌握了一個未來人投遞到現在的科技,自身又是身患癌症晚期,想自殺然後讓全人類陪葬。(别問為什麼,因為他是大反派)
02

男主是個大胡子和男二尼克經過一系列的鬥智鬥勇,最後,終于讓老安的老婆殺了老安,再一次拯救了世界。
說實話,在電影世界裡,還得感謝美國,無數次的拯救了全人類。
再看看我們華夏,一旦有個人能力超強的,馬上離開,進入另一個位面修仙。這倒也是因為空間法則,若出現了能毀滅地球能力者,也會被帶入其他位面(扯遠了)。
03

《信條》裡面,本來是個簡單的正義警察對抗反派惡勢力的事情,但是引入了幾個概念,于是,影片就硬了起來。
時間穿越。本來現如今的觀衆對時間穿越已經不再陌生了,但《信條》硬生生的又讓你陌生起來。他不說是時間穿越,說是時間逆轉。
不同的是,如果要回到從前,我們經常認識的穿越是“biu”的一下就回到過去,而《信條》裡是通過一個“旋轉門”轉一次,回到還是這個空間,然後一步一步的往回走。
你穿越一天,就需要走一天。慢是慢了點,但是避開了空間裂縫裡的時空亂流,到了終點,人不會昏眩昏迷(咋又扯到修仙了)。
04

然後,再引導出一些概念,比如:熵(這個字讀“商”),祖父悖論,時間閘門,鉗形攻勢,等等。
說實話,不建議去百度搜索這些。因為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那一通解釋,每個字都認識,但連在一起,就不懂了。
所以《信條》的導演說不定也知道,觀衆不一定都懂他,于是借角色之口說,“别試圖去理解,去感受!
05

話說回來,一個看不懂的電影,那看什麼?如果真不去理解,隻是感受,《信條》真的也是非常好看的電影。
劇情緊湊,場面火爆,打鬥精彩,槍戰激烈。幾場大戲,劇院槍戰,機場爆炸,公路飙車,荒野戰争,無一不顯示出大片場面感。
作為大片的還有一個特點是音樂。《信條》的背景配樂是非常帶感的,節奏緊密,重低音用的較多,所以觀影過程非常震撼,能感覺到地面的震動。
傳言有影院的音箱被炸裂,不知真假,但足以證明有多嗨。
對了,還有女主非常漂亮。
06

所以,看《信條》,最好不要報以看懂的想法。觀看過程,一旦認真的思考了,就會錯過很多精彩的場面。
我們看電影,本來就不是學術研究,本來就是休閑藝術,那麼燒腦,太為難自己了。
有時候,得不到,才覺得美好。
有時候,看起來模糊,才感覺到很漂亮。
有時候,看不懂,才覺得好看,是吧?
如果真想懂,那多刷幾次吧!
PS: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