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強推一部隻有4集的韓劇—《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别》,這是一部無論我看幾次都會痛哭的親情劇。

...

這部劇翻拍自MBC電視台在1996年推出的同名電視劇,由著名編劇盧熙京執筆,講述了一個為家庭奉獻一生的母親在确診為癌後準備與家人離别的故事。

...

衆所周知,盧熙京出品的“情感”必屬精品,這部劇也不例外。

盧熙京,2013年擔任愛情劇《那年冬天,風在吹》的編劇、2014年,擔任愛情喜劇《沒關系,是愛情啊》的編劇、2015年擔任愛情電影《内在美》的編劇、2016年擔任電視劇《Dear My Friends》的編劇......


"如果媽媽不在,你要怎麼活?"

女兒:很痛嗎?

媽媽(微笑):有點

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離别,是要和媽媽說再見。而更痛苦的,是你沒有珍惜在一起的日子,沒有珍惜那些普普通通卻無比珍貴的時光。

女主角是一個家庭主婦,她每天的生活都圍繞着老公、孩子和婆婆而操勞。

有工作壓力的老公對她漠不關心;愛上有婦之夫的女兒,為了情人推脫她想要一起吃飯的請求;考完大學一身輕松的兒子,每日酗酒、泡夜店、陪女友。

總之,每個人都很忙。

陪着她的,隻有一個患有老年癡呆、總是對她動手打罵的婆婆。

所以,當知道她身患卵巢癌,時日所剩無幾的時候,那些”很忙“的人終于知道”太遲了“。

...

女兒想要開始好好愛她:

“我不想日後再後悔沒好好對她,也想把她對我的喜愛都還給她,但門都沒有。我既不會做飯,也不會熨衣服,即使是慢慢做,也一定會出一兩個錯。”

...

兒子終于嘗到後悔:

...

當醫生的老公用盡辦法卻隻能無力放棄:

...

覺得比别人辛苦兩倍的人,可能就會早點去到更好的地方,我們也隻能這樣想。

...

...

...

母親這個角色的辛苦,如果沒有被“看見”,真的是過于辛酸了。

就像我的媽媽曾經表達過她的委屈“你可以不幫我承擔家庭的重擔,你可以不操心生活的柴米油鹽,但你得感恩,因為這都不是我本應該,隻不過是我願意。”

所以,每天起床看到媽媽準備好早飯時,我會蹭過去摟摟她:“媽媽,起這麼早辛苦了,真的是太香啦,早飯我會好好吃的。”

愛要行動,更要表達。

                    如果離别也美麗

有時候看到臨死的患者,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是幸福的,他們的家人是幸福的。

他們得到了機會,他們擁有提前告别人生的時間。

被告知時日不多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屬,作為承受巨大痛苦的補償,能得到健康人絕對無法擁有的,告别人生的時間。

對自己愧疚的人,有機會說聲對不起,對自己未能表達愛的人,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愛。

因為擁有告别人生的時間,所以離别也變得美麗。

女主從開始不敢相信自己的病,到慢慢接受現狀開始安排後事:

女兒想搶着做飯,作為母親的她一邊推開女兒“會受傷的,媽來切吧”,一邊叮囑:“煮大醬的時候,要用米水才行,剛開始煮的時候便要把南瓜放進去,到底要我說多少次......連個大醬湯都煮不好,你們以後到底是要怎麼辦?”

和丈夫交代後事也傲嬌又不舍的表示羨慕:“存折、房産證、地産證、保險之類的,如果省着點花,勉強能用到你死,你真幸福,那麼有錢。”

想起讓一家人都痛苦疲憊不堪的婆婆,一邊痛哭一邊想把婆婆悶死:“和我一起走吧,别讓孩子們一起受累了。”

...

一位母親,直面“死亡”時,還在為留下的人操心。

操勞,似乎已經成為了她們的本能。

最後一次一家人出遊。

...

最後一次抱着兒子入眠。

最後一次和女兒告别:

“媽媽想給你的特别多,但是再怎麼翻也隻能給你這個了。”

...

...

也終于,最後一次對丈夫表達愛意:

...

“會想我嗎?”

“會。”

“什麼時候會想我呢?”

“早上要上班系領帶的時候,吃不好吃的大醬湯的時候,吃好吃的大醬湯的時候,喝酒的時候,醒酒的時候,找要睡覺的地方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醒來的時候,想聽唠叨的時候,媽媽耍無賴的時候,研秀出嫁的時候,正秀那家夥上大學的時候,整修大學别業的時候,元旦烙餅的時候,中秋做松餅的時候,生病的時候,孤獨的時候。”

世界上最美的離别,是和愛的人一一表達愛意。

...

也是和愛的人認真的告過别。

...

如果可以,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告别人生的時間,也有和自己和解的機會。

這部親情片,我們不講邏輯、不講伏筆、不講人性批判,不講倫理深度,隻說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