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多少人像我一樣曾經有着一個學習一門樂器的想法,可是這個想法總是會停留在想法階段。要麼是淺嘗辄止,要麼是中途放棄,而像一個真正的樂手一樣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則是少數中的少數了。

電影《爆裂鼓手》則讓我對于音樂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所謂“不瘋魔,不成活”說的就是音樂吧!《爆裂鼓手》講述一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努力地想要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的故事。

...

認真看此片,本以為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卻看出了些許驚悚的意味。關于此部電影的得獎,除了最佳剪輯以及最佳影片之外,獲得最多獎項的卻是那個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了。西蒙斯飾演了那個把主角安德魯逼到“瘋魔”的魔鬼教練弗萊徹。

...

安德魯有他的爵士夢,那就是在音樂這個領域要成為“最偉大之一”,他主攻鼓手這一塊,在考入享譽世界的音樂學院之後,他并沒有像普通的大學生一樣過着豐富的大學生活,唯一做的則是練習練習再練習,閑暇時間會跟着父親去電影院看電影,而更多的時間則是做着與音樂有關的事。他的宿舍裡貼着偶像鼓手的海報,一遍遍聽着偶像的音樂。為了更加專心練習,他甚至與女朋友分手了。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涉世未深以及充滿着夢想的青年,卻遇到了魔鬼教練弗萊徹,他對音樂精準到秒的完美主義一次次push着安德魯,偶爾的溫情則又讓安德魯想要去突破自己的極限。

最後一場音樂會,安德魯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卻不再理會弗萊徹,開始了一場自己的“爆裂演出”。弗萊徹由最初的蔑視到後面二位的合力完美配合。我并不想說這是一部勵志的電影,因為這個勵志的代價太大,在安德魯的世界沒有朋友,隻有音樂,最後二人的溫情一笑也讓我有點後怕,或許安德魯接下來會變成一個弗萊徹一般的人,對于音樂偏執到可怕,喜怒無常。

影片是一個短片的加長版,短片2013年拍攝完成。影片的序幕不是在圖像,而是在聲音中緩緩拉開。在一陣越來越激烈的鼓聲之後,鏡頭才轉至一個年輕人,他正激情澎湃地敲擊着架子鼓。這一幕向我們展現了主角的音樂天分和演奏激情。

音樂、節拍大量充斥其間,就是《爆裂鼓手》最開始設定的基調。該片的導演兼編劇戴文.查素列分别邀請了丹.利維和杜克.埃靈頓創作插曲《鼓動真我》和《大篷車》,展現了他音樂上的不俗見地。此外,他也深知如何突出電影主題,即創作偉大的音樂既需要汗水,也需要天賦。

但是,這畢竟還是一部電影。主角安德魯.内曼曾無數次聆聽偶像巴迪.裡奇的《鳥樂園》,渴望成為他那樣的一流鼓手。他的渴望正是這部電影的精神源泉。這樣的設定,加上兩位主演的出色演繹,使得影片極為震撼人心。

2013年拍攝的短片中,由約翰尼.西蒙斯出演年輕鼓手。而電影中,米爾斯.泰勒成功接手這一角色,并進行了全新演繹。剛毅果決的年輕人安德魯.内曼想要擺脫大衆,包括一直教導和養育他的父親的平庸想法,因此對自己要求嚴苛。米爾斯.泰勒對安德魯.内曼的演繹使得角色魅力十足。

飾演魔鬼教練的J.K.西蒙斯卻大出風頭,吸引了不少眼球。J.K.西蒙斯賦予了特倫斯.弗萊徹這一角色多重複雜性。他的表現使得《爆裂鼓手》的結局不是那麼出人意料,但卻趣味橫生。

說說自己對于這部電影主題的看法吧!或許很多人被安德魯為了達到完美做出的那麼多努力而感動到:淩晨4點的鬧鐘,練習打鼓而滿是鮮血的雙手,出了車禍之後沖到比賽現場繼續比賽的執着。我看了還是有一絲後怕,或許努力是對的,但是過度的努力甚至成了一種病态之後,你追求的還是純粹你想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