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經很久不看電視劇了,大概高中畢業至今六七年的時間裡,沒有看過完整的電視劇,《甄嬛傳》最火的時候看過幾集,但是終究不能忍受幾十集的長度,完全沒有想過看完。《琅琊榜》大概是這些年唯一追過的國劇,劇中的梅長蘇身負家仇國恨,忍辱負重,雖僅着一襲白衣、看似溫潤如玉,卻是國人津津樂道的運籌帷幄于千裡之外、攪動波詭雲谲政堂的讀書人形象,其文弱的外表與堅定的内心形成極大的反差,故54集塵埃落定,恍若隔世,直歎“琅琊常有榜首,而江左再無梅郎。”

豆瓣上很多人給一星,因為劇情傑克蘇到不行,整體來看,确實幾乎所有的兩軍對峙都是以梅長蘇險勝為結局,而且對手總是過分的魚唇,不管是太子、譽王、謝玉、夏江、皇帝,全部被蘇哥哥打敗,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個一邊倒的故事,而且劇中的正面人物簡直是理想中的理想,完全不弄權的帝王靖王,内心有原則的謀士梅長蘇,可能在真正的曆史中難覓一二。但是正是因為這樣完全理想化的劇設,才會發現每一集都是三觀超正,超有正能量,而且很多地方會被感動到落淚,更能看到中國這個老國家一直信奉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最開始的時候,知道梅長蘇就是被誣陷的林殊,我常常想他既然有江左盟那麼大的江湖勢力,裡面有那麼多的絕世高手,而且他也清楚誰是殺人兇手,那他為何不直接派人把那狗皇帝、夏江和謝玉殺掉,然後自己快快活活的過日子,或寄情山水,或逍遙江湖,豈不快哉。但是後面在他阻止言侯那一幕,作者借他的口做了解釋,殺掉這些人并不能讓曾經被誣陷的罪名洗刷,逆叛欺君是為不忠不義,是千秋萬代要擔負的罪名,而且更會讓明明還在勉力運轉的國家搖搖欲墜,變成混亂之局。而我們自古的儒家教導從來都是先講君臣,先講天下,個人不過是可以為天下犧牲的卑微存在罷了,所以在一個真正正直的讀書人心裡并不會做這樣違背根本價值觀的事情,所以林殊甯願走上一條可能完全沒有勝算的艱險之路,也不恥去做那樣的行徑,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正是如此啊。

再說裡面的禮儀,我們一直說自己是萬國來朝、禮儀之邦,但是我自身對此的感覺并不深刻,禮儀不僅是繁文缛節,更是在這種儀式感背後的感情交流。我媽媽講在她們小的時候,過年還是要給家裡的老人磕頭的,現在連這樣的習俗也不常見了,見友作揖更不可能。時代在進步,大家都像是背後有人追趕似的,匆匆忙忙于成功的路上,君子之風不複,那些在大家看來走上人生巅峰的大多是精英之子。君子尚德,精英呢?精英并不是沒有道德,而是他們身上更加明顯的特質是高效、精明,道德無非是錦上添花的彩頭而已。所以看到劇中一作揖、一拱手的氣度風姿,瞬間覺得中國文化很美,而且也很感謝劇組把禮儀、服飾都做得很細緻,再加上美美的構圖,一幀一幀就像是遺失的曆史。

再講一些細緻的劇情,有時候一些話就像是利刃般,能一下刺到胸中,擊中那些人性裡的脆弱。第一個場景是梅長蘇設計景睿生日宴上伏擊謝玉後,心裡很是覺得對不起景睿,不免面有戚戚。飛流過來問蘇,蘇說:“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飛流說:“為什麼呢?”蘇說:“因為人的心會慢慢變硬的。”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這句話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是吧,就算不是梅長蘇這樣,因為陰謀詭計失掉曾經柔軟的心,也會因為人世種種而變得堅硬,會經曆更多的分别、生死,會有更多的困難,會習慣獨立,會習慣孤獨,會有一顆曆經百戰仍舊勃勃而動的心。第二個場景是豫津去送别景睿的時候,梅長蘇說:“世間有多少好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以後,隻能眼睜睜的,看着天涯路遠。”也許不是旦夕驚變,可能是慢慢的,有些人真的會漸行漸遠,直至再無聯系,可是誰知道曾經我們那麼好,無話不談。戀舊的人總是往回找尋,但是生活推着你往前走,那些青蔥年少的天真歲月,那些意氣風發的爛漫笑聲隻能在記憶裡面了,從此,天涯路遠,也許終其一生,再無交集。第三個場景是最後梁帝召見蘇的時候,對他哭着說;“朕抱過你,帶你騎過馬,陪你放過風筝,你記得嗎?”,人物塑造最成功的手段之一在于讓人性全面的展示,完全的善和完全的惡總是少見,而一個豐滿的人物就在于他既有善,亦有惡,善惡的交戰總能讓人感同身受。那一刻倒下的皇帝,既讓人可憐,卻又讓人厭惡,曆史上多少“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誰又能抵得住那邪惡的權力的誘惑。劇中這種小細節很多,并非僅此3處,我并沒有用快進,一一看來,總能讓人不知不覺間淚眼婆娑。

再說胡歌。看胡歌的第一部戲是《仙劍奇俠傳》,那個時候我還在上小學。記憶裡面的胡歌大概是個風流騷年的形象吧,話多,幽默,桃花朵朵。小女孩大概都喜歡這種男主。後來關注的不多,再後來他就出車禍了。十年之後,再看他已經是《琅琊榜》中這樣的謙謙君子模樣,雖然偶爾的對話還是能窺得昔日的調皮内心,但是某些特寫總是能看到他右眼非常明顯的疤痕,沉郁低眉的畫面信手拈來。所以梅長蘇的某些堅持也是胡歌的某些堅持吧,戲裡戲外,誰的人生又是簡單的呢?雖然算不上胡歌的粉絲,但是十年後再次迷戀他的戲,有種神奇的感覺,人生像是一個輪回連着一個輪回,僅僅十年,已經是滄海桑田的模樣。演戲的人變了,看戲的人也變了。誰又能敵得過時間。

劇終人亡,美好的的事情撕碎了給人看,總讓人心疼。但是生活并沒有終結,也許死亡也不是終結,最後再來一波蘇哥哥超正能量的台詞;“既然我活着,就不會白白的活着。”此句與諸君共勉,讓自己吃飽穿暖奔小康的路上,有那麼一點點理想,以此區别于動物。

生而為人,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