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電視裡演父母愛情,安傑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孩子們都很有出息,感覺很幸福。
可孩子多了,父母總會有比較偏愛的那個,也會有忽視的那個。這裡面江衛民就是被忽視的那個。
五個孩子當中,老大老二有勇有謀,兩個女兒學習好,是貼心小棉襖,而江衛民排行老三,從小長相不出衆,又沒膽,學習又不好,頭腦又不靈,好像各方面條件都很差,尤其和同胞的亞菲相比簡直差太多。長大結婚後,還有一段時期失業在家,成為了最沒出息的孩子。
按理來說,一般家中最中間的孩子,應該是最有出息的那個,因為不被父母重視,所以會想盡辦法讨父母關歡心,讓父母重視,但是這個道理,在他身上沒起作用。
江衛民從小就總被數落,被兩個哥哥打,被亞菲說傻,有時連父母都會無意中對他不公平。
江衛民和江亞菲是雙胞胎,但是性格相反,為民膽小,亞菲厲害,兩人真的是該換換。
先看看他小時的樣子:
①膽小
江衛民一出場就是被别人打了,哭着回家找媽媽安傑,而亞菲呢,一個女孩就打了兩個男孩,還被人找回家了,安傑帶着被打的孩子上藥去了。


江衛民被欺負了就知道找哥哥們,所以總被說慫。
②沒主見
看到哥哥們改名,他也想改,不知叫什麼,二哥給改成衛民,保衛人民的意思,還被江亞菲嘲笑:就你個慫樣,連自己都保衛不了,還保衛誰啊,人民算倒了黴了。

在吃了憶苦飯後拉肚子時,被江亞菲一威脅,就不去上廁所,被哥哥打了一筷子,“還不快去,拉褲子裡了”,才趕緊跑去。

這也難怪被網友說是充話費送的孩子,這智商是真欠費了,拉肚子都能憋着。
③老實 、挨打
看完我這部電視劇,我統記了一下,江衛民小時被打頭有7次,剛上面算一次。
他和兩個哥哥晚上出去玩,看到姑姑抱着狗皮褥子去老丁家這一幕,被二哥打了有三次,後來連大哥都看不下去了,替他打了二哥一下。


二哥被大哥打了,知道拿給狗偷肉的事威脅大哥,他卻不知道拿此事威脅二哥,唉,真的是老實孩子。
他發現桃酥被哥哥妹妹們都吃了後,正好碰到安傑回來,就告訴了安傑桃酥沒了,可沒想到安傑不問青紅皂白,先上來就打了他一下,以為是他偷吃了。

江衛民委屈的哭了,他确實沒偷,還是被打了。安傑覺得自己是有點過分了,就說打的就是他這個告密的,為自己找個台階下,這一點,是安傑強詞奪理了,這麼大的孩子,沒吃着好吃的,告訴媽媽,很正常,也不能算告密。看着衛民委屈的哭,安傑表情是有點不自然,但也沒有給衛民道歉。

其它孩子要是被冤枉了,安傑都主動道過歉說句對不起,但到了衛民這,就沒有了,顯然對他不公平。
老丁要搬過來住時,爸爸說完其它孩子都理解了老丁是誰,而他的理解是“老丁是條狗”,這理解力是真的差,難怪又挨了安傑一筷子,而且還被亞菲當着全家人面說智力有問題。



最重要的是,他都這麼大了,才知道說“都把我打傻了”。
看其他的孩子,也被父母打過。亞菲被父親在飯桌打了一下後,氣的哭了不吃飯,回屋了,大哥被打了後,也生氣不想吃飯走了。
他們被打後都知道反抗,可江衛民被打後還是照樣吃飯,也不反抗,不反駁。這樣就會讓别人覺得你好“欺負”,所以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還有一幕就是,他發現亞菲和亞甯偷吃桃酥後,打算告狀,卻被姐倆摁倒在地上了。

綜合他的這些生活表現,可以看出江衛民确實是個老實的孩子,這是優點,缺點就是沒主見,膽小。
江衛民被哥哥和亞菲說傻時,安傑和江德福從來沒有制止過,這給其它孩子的反饋就是,他确實就傻一樣,而且給他自己的感覺也是這樣。全家人都給他貼上了“傻、慫、笨”的标簽。
這樣久而久之,他對自己的評價就全靠别人,不會正确看待自己。
他總被和亞菲比較後,内心應該也是很受打擊的,相比較家裡其他孩子,他應該是心理最脆弱的那一個,這也易造成他沒主見,凡事隻知道依靠他人。
江衛民不如兩個哥哥有膽量,有魄力,不如亞菲潑辣勇敢,不如亞甯可愛,學習好,他在五個孩子當中是資質最差的。
他的這些個性的養成,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關系。如果安傑在江衛民小時,能意識到這個孩子的這些特性,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江衛民的性格還是會有很大改變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不可能所有孩子都那麼優秀,父母最應學會的是,接受孩子的平庸。安傑在江衛民的教育上,有哪些需要改的地方呢?
首先,在自己确實冤枉了孩子時,安傑應該承認自己做錯了,而不是找其他理由搪塞過去。如果江衛民那次能得到安傑的道歉,他的自尊心會得到很大滿足,對自己會更有信心。一個自信的人,對自己會有正确的認識。
其次,在第一次聽到其他孩子說江衛民傻時,安傑和江德福應該及時制止,并在孩子們面前,指出衛民的優點,更重要的是不允許他們再這樣說衛民。貼标簽是對一個孩子最直接的摧毀。
衛民後來都覺得是他們把他打傻了,由此可見他認可了自己傻,這就是被帖上标簽的後果,長期習慣性的打擊,連他都不得不相信了。

第三,知道他沒啥主見後,在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比如下鄉,比如回城,要給予積極的指引,他一直對自己沒有正确的評價,所以他選擇不對時,必須即使制止。如果他在能回城時及時回來了,那他的人生就另一番模樣,至少不會失業了。
江衛民就是屬于那種,父母給他選好一條路,他可以走的很好的那種人,聽父母的話,不吃虧。
有人或許說,是他自己沒本事,怪不得父母,不是說怪父母,隻是生活中,大多數孩子不會像江家其它四個孩子那麼優秀,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大部分孩子還是一般的。
那我們這些一般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的,不能因資質平庸,就被不平等對待,我們甚至需要父母更多一份關愛,才能帶來更強的自信。
給一般的“他”更多一點關心,不才能向“優秀”多靠近一些嗎?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