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清華大學為背景,講述了四代人的故事,四個時空交錯進行。細細品來,能感受出它們環環相扣。這部影片,道盡了幾代清華人的命運。正如最後所說“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道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影片開始呈現的是2012年張果果(張震飾)的故事,逐漸引出陳鵬(黃曉明飾)、王敏佳(章子怡飾)、劉想(鐵政飾)他們三人在一九六幾年的清華校園的故事,接着演繹感人至深的飛行員沈光耀(王力宏飾)的 故事,後面又介紹了吳嶺瀾(陳楚生飾)的人生選擇。每個故事都訴說着别樣的人生。

...

    一、遵從内心的選擇,面對真實的自己

1923北京民國初期的清華學堂

吳嶺瀾是一位文科天才,但是因為當時的社會以實科為重,輕視文科,他陷入了人生的迷茫。後來在清華校長梅贻琦的建議下,思索要不要轉系。泰戈爾的一場演講讓他茅塞頓開。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種盲目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跟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這是他與梅校長的對話。

因此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千萬不要理會那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積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誘惑。(泰戈爾演講)

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正是聽了泰戈爾的演講,他才堅定了今後要走的路。

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笃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

此後他在西南聯大(當時的清華大學)教書,臨死前将自己的人生轉折處的頓悟傳遞給了自己的學生。他說,“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正是由于他這一番話,才給了處于糾結中的沈光耀投筆從戎的勇氣。

...

二、投筆從戎,視死如歸

抗日時期的西南聯大(當時的清華大學)

沈光耀是富家子弟。他想當飛行員,并且通過了旋轉測試,卻遭到了父母的反對,怕他還沒想好怎麼過一生,命就沒了。他也答應母親不去當兵。每次敵機來的時候,他們都要逃亡。有一次他們躲到樹林間的隐蔽處上課,老師吳嶺瀾說,“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飛機炸後留下的廢墟,讓他堅定了去參軍的信念。經過艱苦的訓練,他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

有次訓練中,他回答教官問題時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他每次飛行回,孩子們都歡呼跳躍;他每次飛行回來,孩子們都滿面笑容;他每次飛行回來,孩子們都高呼“晃晃”;他每次飛回來孩子們都有食物。很多孩子就是靠着這些吃的活下來的,陳鵬就是其中之一。

他最後為國捐軀,義無反顧的沖向了敵軍。他的事迹讓多少人淚流滿面,他的行動拯救了多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他是楷模 ,值得被傳頌,值得被銘記。

他離别之時視死如歸,他捐軀之日大雨連綿,他離開之際天公悲憤。他是人們心中永遠的英雄!

此時,一位教父說“孩子們,我們繼續唱歌吧。歌聲能幫我們忘記饑餓、寒冷和痛苦。”

孩子們的歌聲刺破了惡魔般的饑餓,驅趕了噩夢般的雨漏,帶來了春雨般的希望。

...

三、追逐夢想還是愛情

一九六幾年的清華校園

(一)為了你可以放棄全世界

陳鵬是清華大學物理工程系學生,從小就是孤兒,因沈光耀的空投而活下來。與王敏佳、李想是初中同學。曾因心裡有放不下的人而放棄了去九所的機會,後來看到王敏佳跟劉想拿着胳膊練習紮針又決定去九所工作。走前牽着王敏佳的手跑遍了清華園,來解釋什麼是核。研究核武器的時候,得知敏佳被批鬥的消息,急忙請假趕過去,看到滿臉血迹不省人事的敏佳悲痛欲絕,打算連夜埋了敏佳。漆黑的夜晚,冷風吹打着敏佳臉上的血塊,沒想到她竟然醒來了,隻是容貌盡毀。陳鵬把她安置在自己的家鄉。

後來他去研究核武器,在銀杏樹的浪漫中為敏佳寄去了雪花膏等護膚品。此後漫長歲月,他潛心鑽研。随着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他終于回到了闊别已久的家鄉。隻是此時,人去屋空,發脫身弱。

他曾對劉想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對以後的人好吧。”,因果循環,善意的傳遞,或許終會有所受益。

...

(二)不幸跌落,幸得支托

王敏佳小時候因為生病錯失機會為毛主席獻花的機會,為了滿足虛榮心,經常跟同學說是她,因此每年過生日都到天安門前跟毛主席合影。後來看不慣師母成天打師傅,寫信指責劉淑芬。劉淑芬拿着信罵到學校,她為此接受調查,被列為美蔣特務。被罵為婊子、破鞋。在批鬥時笑,劉淑芬不快,引導群衆打她。她被打的遍體鱗傷,滿臉血絲。衆人以為她死了,結果在雨夜中醒了過來。後來去了陳鵬的家鄉待了一段時間。

陳鵬對她說的話給正在墜落的她生活的勇氣。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不讓我給你托着”

她後來踏上了尋找陳鵬的旅途。黃曉明采訪時曾說,兩人後面結婚了,有鏡頭但是被删減了。片中四位陳姓公主也引人深思。

...

(三)一念之間,情利兩決

李想學的西醫,打算去支邊。當劉淑芬因寫信事件找到學校的時候,怕失去支邊機會沒有站出來。敏佳被批判之時,正是他風光無限之際。表彰有多精彩,批鬥就有多惡劣。後來沙漠遇險,他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張果果父母。生前最後一句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這正是當日陳鵬對他說的話,他時刻記在心間。可以看出他一直受着良心的譴責,善行的傳遞對他來說或許是最好的歸宿。

...

(四)不幸的婚姻 ,從心變那刻開始

許伯常是他們三個的中學老師。他曾經對妻子許過諾言,後來又變卦了,正如他們的對話:

當初是你說,你會對我好一輩子。

當初,當初,人就不能變嗎?

人為什麼不可以變,為什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而這件事情就不能變。

從此,被套在婚姻的囚房中,日夜煎熬。

劉淑芬供許伯常上大學,把飯留給他吃,去學校拿刀子逼他娶了自己。沒想到這竟是悲劇的開始,執念太深,反傷了自己。許伯常把家裡的東西都分的清清楚楚的,從不用她的東西。她卻一直執着于對方當初說的會永遠對她好。因書信事件找到學校裡,起哄衆人打敏佳,後來跳井自殺。這麼多年飽受折磨,這也許是一種解脫吧。

四、不忘初心,堅守底線

2012年

有一些體重不足四斤的嬰兒,需要醫療費,張果果 作為David的下屬,聽從他的安排,支持億家奶粉公司。給四位嬰兒使用奶粉,但并沒有忘記初心,而是把她們認作幹女兒,盡力扶持。

因在億家奶粉提案上一意孤行,公司想要撤了他。同事想除掉競争對手David,向果果要證據,但他并沒有妥協。在一次清明祭祀中,我們得知他的父母曾受助于李想,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

五、無問西東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活出真實的自己即可。就像影片最後張震的獨白說的那樣,”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