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天氣一直很糟糕,過了5月,偏低的溫度、連續的陰雨天,人的心情也被攪和的充滿陰霾。
當看了這部《烏鴉的拇指》後,總有一種内心情緒舒緩的快感。看到結局,老武和老鐵兩位老友走在陽光明媚的醫院草坪上,樂觀的約定要一起去仙台時,關于人生的陰霾是否都會過去,影片已經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01

《烏鴉的拇指》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該書的原作者,道尾秀介,被譽為日本推理文壇最炙手可熱的新銳叙述性詭計推理小說作家,他也是2011年直木獎的獲得者。憑借這部小說他獲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的大獎,同時獲得評審團主席東野圭吾這樣的評價:
道尾秀介三十三歲就寫出了《烏鴉的拇指》,我直到五十歲才寫了《嫌疑人×的獻身》,後生可畏。
道尾秀介屬于天才型作家,一部長篇小說往往一兩個月就能完成。他将恐怖、懸疑和本格風格融為一體,各個方面均衡而出色,得到讀者和媒體極高的評價。
02

看恐怖懸疑片,最關鍵的是作者給我們的視角,還有就是導演叙述事實的完整度,而《烏鴉的拇指》這部懸疑片,故事、邏輯推理的完整度是極高的。雖然如此一來,顯得中規中矩,但是卻不失為一部可看度很高的電影。
整部影片有着日本電影特有的憂傷、并深入的剖析了人性和親情,還略帶幽默的基調。
烏鴉,是用來形容詐騙犯的詞彙,而烏鴉的拇指,正好契合了整部影片中所有人物的結構關系。
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老鐵對老武提及了一個關于手指和家庭關系的理論:大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媽媽、中指是哥哥、無名指是姐姐、尾指代表妹妹,爸爸指和其他任何一根手指都能夠輕易相碰,如果讓媽媽指與尾指相碰則比較困難,要是讓爸爸指配合媽媽指一起不就很容易能碰到了。然後,老鐵還說老武就是媽媽指,自己是爸爸指。
盡管在這一個象征性的比喻出場的時候,觀衆和劇中的人物一樣,還不知道它的指向和寓意所在,但卻是一個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的伏筆。
而接下來結尾大大反轉,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的大徹大悟,也是因為這一伏筆的恰到好處。
03

也許是習慣了深刻的生活,對幽默,有時候是無感的。包括這種治愈系的親情、人性的感悟,都有一種無感和無奈。
但是當看到結局所有人在幕後策劃老鐵的指引下,都走向了和解,能不帶着怨恨、憎惡去過屬于自己的生活,還是為之動容。
即便是用柔軟的搞笑、幽默的外表包裹,但是影片的内核是有深度的,它一直在嘗試通過這種軟着陸的方式告訴我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老鐵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命不久矣的時候,想到為自己的親人做點什麼,所以他才精心策劃了這一場女兒和害死自己母親的苦命的欺詐師之間的相遇和和解。
人生最舒服的狀态,恐怕恰恰是這種,能夠接受一切存在,并且不背負它帶給我們的各種困惑,早早的走出來自己的牢籠,并獲得一種釋然的自洽吧。
04

劇情的設定裡,讓你無法用簡單的标準去評價誰是善良的人,誰是惡人。
老武走上欺詐師的道路是因為朋友向高利貸借錢,他好心為朋友做擔保,結果朋友跑路,他才變成了債務人,被逼迫、被放火燒房子之後,他無奈才做了高利貸的幫兇。
老鐵做欺詐師的原因不明,不過想來也很簡單,一定是想不勞而獲,所以誤入歧途。但最終老了才悔悟,因為想不勞而獲,沒有逃脫掉上天的懲罰,所以一生沒有親人、沒有親情相伴,孤獨終老不止,還得了癌症。
命運啊,沒有饒過誰,真正做到問心無愧的活着,不容易。老武因為被逼迫做讨債人,造成了兩個年幼孩子的母親不幸自殺,他一直愧疚,所以每月寄錢給兩個孩子花。這種背負着罪孽活着的生活,說來也是沉重的。
而老鐵抛妻棄子、一門心思的欺詐獲得的錢财,他真的花的心安理得嗎?
所以踏踏實實的做人、做事、賺錢,說來也簡單,但是在看到别人可以輕而易舉不勞而獲的時候,很難不因為嫉妒、而心生惡念誤入歧途。但人性又是這樣猙獰、扭曲的,你總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善良的活着,是一個有取有舍的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05

看到片中的男主角阿部寬,又讓人不禁聯想起寬叔早年經曆的日本房地産泡沫。
1964年出生,憑着外形和身高優勢,19歲出道做模特的阿部,很早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和同時期的其他有錢明星一樣,他把賺來的錢全部拿去投資。在當時“房地産絕對隻賺不賠”高收益下鼓吹下,阿部寬經過熟人介紹,在他23歲那年投資公寓。未曾想到泡沫破裂後,直接導緻他欠下了數億日元的債務。數億日元是什麼概念,有人做過推算,當一輩子白領賺到的工資總數大概是2億2千萬日元。

就這樣,因為房地産泡沫,這個身高185的硬漢,生生的背負了28年的負債,把自己從一枚小鮮肉熬成了大叔,于2007年才還掉了全部幾億元的欠款。
這些血淋淋的教訓,不禁讓人感歎,很多時候個人的努力不一定就有結果,還要考慮進去曆史的進程。
所以,阿部的後代,那些80、90後的日本人,深刻的吸取了父輩們的教訓,理所當然的成為新一代日本佛系人群,昂首挺胸的構建了一個低欲望的社會。
06

影片《烏鴉的拇指》中,最低調、綠葉的老鐵最終通過劇情的反轉成了大男主。他的形象一下子光潔、高大的時刻,不是因為那些純熟的欺詐手段,也不是因為他高明的僞裝,而是最終他所完成的對個人人生價值的救贖。
所以我們發現,當你能從心底敬佩一個人的時候,要求他付出的不是簡單的體力、技能、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偉大。
自我救贖,一定是由内向外的過程,用舍棄小我、擁抱大我的精神,向外延伸自己生命的意義,才能獲得真正的升華。老鐵是一把年紀,人之将死才認識到這些智慧和人生哲理所在,而我們坐在屏幕前,觀賞這一切的時候,除了會心一笑,除了對心靈中裂痕的治愈,是否能生出些其他東西?
漫長的人生,起起伏伏、有高有低,總有人會在社會長期的厮殺搏鬥中紅了眼,忘記本心、忘記本分,而折本求末所獲得一切物質,看似收獲滿滿,卻代價太大,懊悔不該當初時,卻回不去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