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生來就是英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們從火光中走來。”


"如果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我還會再次選擇嗎?

  如果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給你,

  你還會再次選擇嗎?-《Firemen》"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你平安,我們勇往直前。”

他們的回答,沒有任何猶豫。

“身穿橄榄色的軍裝,我們是新時代的消防戰士。我們對着火海呐喊,我們面對洪流歌唱。我們在滾滾的濃煙裡成熟,我們在滔滔的洪流中成長。無論火魔是怎樣的肆虐,都要讓它在我們面前滅亡。無論洪水是怎樣的滔天,都要讓它在我們面前投降。投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我們忠于人民忠于黨。讓我們一個個血肉之軀,在烈火中鍛成金剛。讓我們一顆顆赤誠的心靈,在洪流中鑄成棟梁。讓我們一張張青春的臉龐,在水深火熱中凝聚執着的力量。讓我們美麗的青春,在共和國的春天裡綻放。我們迎着火紅的朝霞起舞,我們邁着矯健的步伐上崗。我們時刻準備着用青春和熱血,為人民的幸福打造一片祥和的天堂。”

铿锵有力的誓詞,劃破上空在天地間回蕩刺進他們每一個人的血液裡,從此便是一生的消防戰士。這種生與死的偉大,我無法解讀更不想無端去猜測他們背後的艱辛,那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堅持。文字在此刻顯得異常蒼白無力,寫不盡他們無私奉獻的青春與生命,但我依舊想要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

圖片發自簡書App


(7.16事件圖片,轉自網絡)

一部《烈火英雄》在八月一日上映,它根據鮑爾吉·原野的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改編,把一群默默無聞的消防戰士帶上了熒幕,近距離地将消防員的義無反顧帶到了觀衆面前。導演張國輝為了拍好它參訪了一百多人。都說現實比電影可怕,不錯故事的原型正是來自于大連716事件。

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一聲爆響,一團蘑菇雲沖天而起,全國最大的原油貯存和油品加工基地井蓋紛飛,火焰流淌,水泥脆化成渣。

大連市出動本市全部消防車和2000餘名消防員參與本次滅火行動。遼甯省出動了全省14個支隊,1600多人,使用了泡沫滅火劑500多噸,幹粉滅火劑20多頓。幾千名消防官兵,十幾個小時鏖戰而勝之大捷。(新聞報道)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影片中不乏增加了藝術加工與效果處理的強行催淚手法,但是我卻一點都不排斥。因為它足夠真實的向我們展示了大火的可怕,以及處在危險之中的消防戰士臨危不懼的精神。即使全城都在大逃亡,可他們依舊跟大火抗争到底。

大火迎面而來,滿屏的烈火在燃燒,炙熱和恐懼刺激着觀衆的神經,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它吞噬一般,而一步步走向大火的身影是消防戰士。

我們不從藝術制作角度去評價影片的好壞,我們僅以此感謝他們将“消防戰士”這群無時無刻不在保我們平安而我們卻忽略他們的人,讓觀衆所熟知并且懷有敬意。

消防員這個世界上與我們關系最為緊密的危險職業之一,我們對他的了解少之又少。在汶川、在玉樹、在塘沽,在每一個救援現場,總是少不了消防員的身影,他們為每一個生命沖鋒,他們為百姓的安全陷陣。他們被稱為“最美逆行者”“紅門英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中吳晨光打了許文廣一巴掌,憤怒地喊出那句“你太不了解消防戰士了”,當時的他的有多心疼、多委屈。即使被質疑被欺騙,也選擇拼了命地滅火。他的一巴掌也打醒了更多對消防戰士充滿誤解的人,就像一開始江立偉和隊友幫村民抓豬被嘲諷,最後他卻為關閥門犧牲在了這場大火中。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生命在災難面前,何其渺小。"

一座城的生死劫難,一群戰士的拼死相搏,一場場危機下的生機。

他們比我們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在馬衛國拿着手機給每一個戰士錄遺言的時候,每個人都盡力笑着并莊嚴地向親人敬禮,而後他們将生命交給了運氣。

為了死守化學罐區,大火一步步逼近他們,他們依舊站在那裡不離開半步。

吊兒郎當一心想着的鄭志在最後一刻扛起了四五個人才能扛起的水槍,救出了隊友自己消失在火光中,他抛出那頂破損的帽子大喊"給我媽",可能這是他唯一可以留給家人的東西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剛剛結婚的徐小斌為了遠程供水而犧牲,留下王璐聲嘶力竭地哭聲。(原型:張良)

“消防戰鬥,早晚都會有犧牲”這句話不再帶着悲觀的色彩,而是他們看清生活真相依然一往無前,并更加熱愛生活。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每個刀山火海裡穿梭/

在人間和煉獄裡交錯/

你從來不會退縮/

哪怕前方是熊熊烈火/

其實我知道/

你也平凡如我/

當馬衛國終于坐在一片廢墟之上吃飯時,正在啃食雞腿的他看到犧牲隊友散落在地上的頭盔,那一刻堅強的隊長也終于忍不住心底的悲傷之情,嚎啕大哭,情緒徹底奔潰。當一個人哭着吃完東西的時候,他得有多難過。

每個人都希望有個安穩的家,但是作為一名消防兵,面對無情的火焰吞噬一切,面對翻滾的濃煙彌漫天地,面對緻命的爆炸毀滅所有,他們依舊選擇舍己救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軍裝下的他們隻是個普通人,不是無所不能的神。"

你眼中的他們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揮汗如雨的訓練着,隻為快一點再快一點。

哪有那麼多偉大的舍己為人,不過是面對大火隻是想盡快把火撲滅,根本想不到逃避。他們成了人們敬畏的英雄,但他們并不是生來就是英雄。

他們不希望被稱為英雄,因為英雄就意味着付出生命有所犧牲,他們甯願帶出去幾個就帶回來幾個。他們不曾有英雄的姓名,卻擁有了英雄的使命。穿過匆忙的人群逆光而行,也曾有恐懼的表情,卻為了所有人安心,面對炙風火雨。

我們對于軍人的崇拜大多來自于曆史課上的激情澎湃,從小被灌輸着正義拿他們當榜樣,經常為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可是,我們忽略了一點,他們和我們一樣經曆了二百八十天才來到這個世上,是父母捧在手心裡長大的,是應該在校園裡和心愛的女孩牽牽手暢想下未來,和好兄弟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可他們卻在"為你平安,勇往之前"的這條路上堅持。


我的哥哥是一名消防員戰士,這部影片也讓我真正明白他常常雲淡風輕地說的那些天天滅火,半夜出警,有多危險。一個人在異地搶險救災,更多的隻是相距幾千公裡的無法感同身受内心毫無波瀾像聽一個英雄人物講故事一般,但此刻内心已翻江倒海。

《烈火英雄》讓我意識到我是一名不合格的家人,我更加的明白他做的事情,真正的理解那句"我不怕死,我最怕的是你們不知道我們幹了什麼。"

他們曾經是雕刻在曆史書上、出現在新聞報道裡的傳奇人物。而我們恰好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無法理解無法揣摩他們的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壓力。

我仿佛看到了南昌起義那個蓬勃的黎明,看到了井岡山會師朱毛的手握在一起,握住了中國未來的希望,看到了跨過鴨綠江的那群可愛的人們,他們滿載着勝利而歸,看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在天空中飄揚的五星紅旗,看到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煥發出新的生機,看到了港澳回歸時候全國人激動的熱淚......

看到了一群消防人員沖進火場,而後笑着對我們說:“沒事,有叔叔在。”我們把這句話當真了,以為他們真的是神,真的沒事......

向最可愛的人緻敬!願今後你們得到更多的支持,願今後無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