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宮鬥劇長盛不衰,一浪高過一浪,每一部熱播,都能掀起全民(女同胞)的一陣熱嗨。從當年的《甄嬛傳》,到如今的《如懿傳》。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一前一後上線,火了整整一個八月份。《如懿傳》此前早有宣傳,加上有天後周迅強勢加盟,一直頗為期待。

不得不說,一部電視劇能夠火爆與否,除了質量口碑之外,也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延禧攻略》搶先一步上線,先入為主,至今在榜單評選上的評分,也是優先于《如懿傳》的。以至于有段時間,我并不看如懿傳,等看完了延禧攻略,也隻是抱着娛樂和對比的心态,想随便看兩集。


...

隔着歲月,再看天後

跟很多網友吐槽的一樣,期待了一年多,第一集就讓人很有落差感。年過四十的周迅演起妙齡少女青櫻,幹瘦粗糙的皮膚,粗重沉啞的嗓音,還有領口那一條飄飄揚揚的絲巾,都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

作為休閑,看到了第十幾集,越往後看,倒還越進入了狀态。

第十一集,做了娴妃的如懿,剛剛受到了一番被誣陷的波折,返回她的延禧宮,在黃昏餘晖裡,一顆一顆揀擇艾草葉子。

黃昏落日,金色的陽光照進了紫禁城,朱紅磚牆,琉璃瓦片,這深宮歲月寂寂,她倚着門框,思緒紛飛,低頭婉轉抹去淚痕的那一瞬間,她的演技爆棚,深藏在歲月深處裡的迅哥兒本色,不曾改變過,她依然是那個精靈一樣的天後周迅。

眼波流轉,舉手投足,一如二十年前她飾演的小太平。

演技依然在線,隻是真的歲月催人老啊。

在清宮劇的莺莺燕燕裡,至高無上的皇帝其實是最大的配角,得陪着這一個個心思萬千的女主們演戲,也是夠累的,哈哈。其實這部劇最大的敗筆就是霍建華演的皇帝,沒有演出一點盛世皇帝君臨天下器宇軒昂的氣度,相比之下,聶遠的皇帝,還是出彩很多。


...

  純妃與嘉妃:當愛情成為泡影

看《延禧攻略》的時候,對純妃印象最為深刻。還沒有嫁給寶親王之前,純妃和皇後這兩個娴雅明豔的絕世女子曾經是閨中密友,靜好在一次進府找容音玩耍的時候,無意間瞥見如玉少年富察公子正在那裡翩翩舞劍,從此芳心暗許,念念不忘。後來容音和靜好一同奉命進宮選秀,又一同嫁入了寶親王福,容音做了嫡福晉,靜好做了侍妾。

靜好一直保持着對富察公子的愛,心中再無所求,即便進了皇宮,做了妃子,也一直對富察公子癡癡不忘。為了他,她特意定期洗涼水澡,用身體抱恙避開皇帝,為了他,她甘願在後宮的傾軋裡面,忠心耿耿守護他的姐姐,對自己的日後沒有任何打算。

但是,當靜好終于明白:自己當年寫給富察公子的書信被丫鬟攔了下來,這麼多年富察公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廂情誼,反而癡戀着魏璎珞的時候。她的愛情之火幻滅了,她開始黑化了,開始勾引皇上,殘害皇後,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如懿傳》裡面的嘉妃,也是一樣。她嫁入皇宮,卻心心念念想着青梅竹馬的北國世子。她要争做寵妃,不是因為她喜歡榮華富貴,更不是因為她愛乾隆,而是因為她愛世子,世子希望她做寵妃,所以她就争破腦袋去做寵妃。在大清後宮裡,她是為宮外的世子而活的。

世子是她的軟肋,也是她前行的動力,當然,到最後也成為她結局凄慘的助力。

可是在世子心裡,她不過是一個棋子,還不用給任何利益籠絡,隻需要給一點愛情的幻想就夠了。

嘉妃就為了這一點點幻想,讓自己陷入絕境。那麼聰明的一個人,卻在愛情這件事情上最糊塗。

這兩個女人,愛情是他們的全部。縱然已經嫁了人,忘不掉過去,對明明不可能的事情死死糾纏,不肯放過自己,也不肯放過身邊的人。她們沒有完整的人格和獨立的價值觀,是非對錯,隻是以愛情來衡量之。他若愛我,那麼我的世界一片明媚,天下太平,她不愛我,便是萬丈深淵,玉石俱焚。

愛情很珍貴,可遇不可求,但是世界很大,美好很多,就算沒有愛情,你依然要活成最美的你。


...

魏璎珞:清醒的笑到最後的人

魏璎珞被這麼多人喜歡,是因為她身上體現了滿滿的現代價值觀念。她太張揚、太鋒芒畢露,從不吃虧,也不退縮。人們之所以喜歡她,是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現代女性獨立果敢的一面。

她與富恒相戀,遭到皇帝的阻撓,被拆散,皇帝将爾晴指婚給了富恒,這一對深深相愛的愛侶就這樣被迫分開。富恒和爾晴成婚之時,她雖然悲痛,但是知道得不到的就該放手,生活遠遠有比愛情更重要的東西。她忍着悲痛在小廚房給皇後準備吃食,婢女擔心的問她:你不難過嗎?她回答:難過啊,但是改變不了,能活着已經很好了,眼下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再見富恒,她已經清爽磊落,将那份求不得的感情深深的埋藏在了心底。倒是富恒,一直不能釋懷。

愛而不得的愛情,不管是主動的原因,還是被動的原因,失去了,就坦坦蕩蕩,明天還要繼續,生活還有比愛情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女作家匡匡在《時有女子》中寫道: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

可是人越長大越發現,任何人的歸宿,最終隻能是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所能依靠的那個“樹枝”!


...


�&�9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