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愛國,宅家,刷劇。

找了TVB拍的《溏心風暴3》,一晚上看完。

豪門家族,三對情侶,各款狗糧。公主騎士、歡喜冤家。大概編劇是為了提高收視率,還安排了大小姐黃以愛(陳敏之飾)和已婚男鄭立安(唐文龍飾)的婚外情。

...

這頓狗糧,苦中帶澀,令吃瓜觀衆們咽不下去。但從情節走向來說,編劇倒是很見功底。因為,真的很真實。

黃以愛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一開始的出場,便是黑框眼鏡+黑白灰的着裝。明明是知性、能幹、充滿吸引力的美女,卻将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人的着裝連接着一個人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是的,她柔軟的内心牢牢地冰封着,冰封了太久,久到自己都忘記了。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鄭立安,她的會計學老師。鄭立安有顔、有型、有學問,還有一個非常美滿的家庭,一個美麗溫柔的妻子和一個聽話可愛的女兒。可一開始,黃以愛對他并不感冒。她把自己的心保護得密不透風。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縫隙呢?

最開始,是以愛對他産生了誤會。她搶白了他。當誤會後來解除後,以愛内心是存有愧疚的。再沒有比愧疚感更能破冰的好食材了,當愧疚的種子慢慢萌芽,補償的好感就開始從堅硬的石頭縫裡鑽了出來。更何況,鄭立安本身就充滿了不可否認的吸引力。

這種吸引力不僅僅在于外表,還有一種已婚男人的沉穩。這份從家庭裡面生長滋生出來的,不屬于年輕男人的沉穩,對于黃以愛的吸引力是緻命的。雖然她作為黃家的大小姐,擁有财富和美貌,但是她的童年并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陪伴。

這可以從她和母親的互動看出。當母親拉着她出來買衣服,買着買着,母親就開始去給以愛的弟弟圍家去買了。母親後知後覺,對女兒表示愧疚。但是黃以愛面無表情地說,“我習慣了”。她已經習慣了不被看到,不被關注。試問,要多少次的被忽視,才能形成這樣堅硬的外殼去習慣呢?

一個大家族,男孩子的出生總是比女孩子有更多的關注。因為,他承擔着家族和産業的延續。而黃以愛的童年時期,父母剛好處于創業的早期階段。創業狗有多忙,不用想象,看看馬雲就知道。所以,當小女孩因為玩水掉進桶裡差點被淹死,父親看到了第一反應是罵她,怎麼可以浪費珍貴的水,而不是去關心她的感受和安全。

這是黃以愛的陰影。那時,她還足夠小,不懂的體貼父母創業的艱辛。她感受到的,隻有父母的忽視,以及在她命懸一線時,父親關心水甚于關心她。在那個小女孩的心裡,覺得自己不被愛,沒有價值,是nothing。哪怕後來長大後,家境開始好轉,父母也有更多的注意給她,卻仍然是捂不熱那顆受過創傷的心。

她的内心是一片冷寂的星空,寒冷、荒蕪、恐懼、孤獨。所以當鄭立安在巧合之下救起溺水時的她時,她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星空裡飛過的火種。那是熱的光芒,給了她一點溫度。于是,她奮不顧身地飛蛾撲火了。哪怕那個男人有妻子、有女兒,哪怕他明确地說你不能影響我的家庭。她都不在意。

後來她的母親知道一切後,質問她,“我們視你如珠如寶,我們把你當做公主,你是黃家的大小姐啊,為什麼你這麼賤,去做小三,破壞别人的家庭……”黃以愛哭着說,“我隻是喜歡一個人而已,為什麼不行?”我隻是想要得到一點愛啊,為什麼不行?我隻是想要被保護、被看到啊,為什麼不行?

我相信這是她未說出口的潛台詞。

...

可是,作為觀衆,你為她捉急。傻瓜呀,那個男人根本不愛你啊。他戴着戒指呢,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他如果愛你,怎麼會舍得讓你當小三?他如果愛你,怎麼會一次次地讓你失望?他如果愛你,怎麼會讓你一直苦苦等待?他如果愛你,怎麼會永遠選擇把你的需要給舍棄掉?

但是黃以愛看不到。她隻知道,那個男人會幫她一起找東西,會在她溺水時救她,會在醫院聽她說内心的創傷,會細心地看到她怕水的恐懼并且陪伴她。而那是她生命中最痛的,最匮乏的。曾經,她還可以下意識地去遺忘這份創傷和匮乏。但是當一切被喚醒,傷口敞口,汩汩流血,鄭立安,就是她的救命稻草。人,怎麼會不盡全力去抓住救命稻草呢?

所以,在電視劇裡,她的着裝色彩開始變化,紅色、黃色、白色……帶着誘人的氣息。她向他保證,這段關系一定是零風險,因為她不會打擾他的家庭生活。哪怕是想見他這麼卑微的願望,她都沒辦法得到。可是她還是心甘情願,完全配合他的時間,他的一切。

可是,當她投入越來越多的感情,她忍受他不在身邊的痛苦就越來越多。這份痛苦,是别人沒有辦法緩解的,親情、友情、其他的追求者都無法替代。每時每刻,她都仿佛行走在刀尖上,感受曾經的傷疤再一次被撕裂,再一次在親密關系中體驗被忽視,被放棄,被抛出去……

然後,她憤怒。他離開。她再挽留。他接受。不平等的位置,不平等的感情。不斷地循環,直到這一切,被揭穿。鄭立安為他的風險承擔了後果,買了單,挽回妻子,全家離開香港前往芬蘭。從始至終,他理性而果斷。

離開時,他對黃以愛說,“我不愛你,我隻是想睡你。”

他一直都是她的好老師。他教過她,“你怎麼可以把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一段關系裡,這樣你會翻不了身的”。可是,她從一開始就不是個好學生。她投入全部,滿盤皆輸。而更殘忍的是,他們的結束卻從來沒有開始。

懷着道德的十字架,我們指責鄭立安的無恥,黃以愛的下賤。但是懸置道德标簽來看這一段關系,卻也有它美好的所在。無可否認,鄭立安是一位父性很強的人。他愛女兒,陪伴她,保護她,會為女兒買咖喱魚蛋,會為不能及時趕到看女兒的表演向女兒道歉。

所以,當黃以愛溺水時,他會第一時間去救她,做人工呼吸,關切地安慰她,“沒事了,沒事了”。那一刻,是一個男人像山一樣的力量帶來的安全和保護,同時又帶着一份對小女兒的體貼和溫柔。

同時,鄭立安也是一個對别人的需求非常敏銳的人。他與女性朋友吃飯時被妻子和女兒撞見,他直接上前給妻子一個吻。當妻子要出遠門時,他主動報備我會給你發我吃飯的照片,每晚與女兒視頻。他這般主動交代行程,妻子當然體貼地說,“不用了”。

他的情商夠高。高到可以敏銳地捕捉到妻子的不安和懷疑,并提前打消。他也可以捕捉到黃以愛對他的感覺,并假裝不知道。當然,他也可以敏銳地捕捉到黃以愛對水的恐懼,并給予陪伴。這份敏銳和陪伴,可以作為他紳士風度的一部分,當然也可以作為他潛意識的捕獵行為。

多會撩啊!分寸把握的極好。

我相信,黃以愛對他是有吸引力的。否則,他怎會在她處留下這麼多溫暖的光。以愛漂亮、出身豪門、品味和能力自然是一流的。看慣美女的鄭立安自然懂得鑒賞。更何況,一個内心受過創傷的、平常以黑白灰包裹自己的女人,也是很能激發起男人的保護欲和征服欲的。

鄭立安誠實地向朋友坦露,“原來我也是一般的男人,非常的貪心啊。”

...

黃以愛想得到的,是父親那樣的愛。

鄭立安想得到的,是激情和新鮮感。

結束,自然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男人遠走他國,女人留下養傷。可是這傷口該怎麼養呢?

電視劇裡,編劇安排黃以愛自殺未遂,後來對另一個男人産生感覺。這也許是為了一個happy ending,硬加上去的。

在我看來,這份療傷,并沒有那麼容易。黃以愛還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她需要直面父母的疏忽,告訴父親,“當年的溺水,你為什麼不先關心我,而是要罵我?”,告訴母親,“為什麼你們關心弟弟,要甚于關心我?”,告訴父母,“為什麼你們忙着創業,對我缺少那麼多的陪伴?”

原來,那個男人給予我的溫暖,是我多麼匮乏的東西。我為什麼會匮乏?除了占有他,還有沒有其它的方式?

去看到,去修通這一部分創傷和匮乏,才有可能從“不可以”的救命稻草咒語裡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