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斷蔓延,包含一切,除了盡頭,它是無窮無盡的,我怎麼也看不到,到底在哪裡是這一切的盡頭。

...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

前些天獨自一人去電影院再次看了一遍《海上鋼琴師》,偌大的電影院就我一人,其實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一個人去看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本來就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情了。在此之前,這部電影我看過不止十遍,它總是有種特殊的力量,能夠讓人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去年寫過一篇關于《海上鋼琴師》的文章,那時候寫的主題是“孤獨的天才”,我寫他無處安放的孤獨,寫他活在一個虛幻缥缈的世界。但這一次再看的感受是與衆不同的,我看到的是信仰,是不會為任何人,任何事丢掉的信仰。

1900出生在佛吉尼亞号上,一生沒有離開這艘船。他也曾想過為了那段怦然心動的愛情去開始一段新的生活,一切都準備好了,他穿着馬克斯送給他的駝色大衣,踏上了下船的階梯,但卻在台階中間停了下來,他看着眼前陌生的城市,擠擠挨挨的高樓大廈,猶豫了,他笑着把頭上的帽子扔進了海裡,轉身在衆人不解的目光中回到了船上。

在馬克斯與他最後一次在破舊的弗吉尼亞号裡相見時,他說:阻止我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而是那些我所無法看見的。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盡頭。這是他停下腳步,不肯下船的原因,太喧嚣的世界,縱橫交錯成千上萬條街道,沒有盡頭的城市像是沒有盡頭的琴鍵,讓他看不到未來,讓他感到崩潰。

他終究還是沒有為了愛情放棄他的音樂,放棄他這一生的信仰。他說城市是上帝的琴鍵,不是他的,他的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在上面彈奏出無限的音樂,但面對無限的琴鍵,他沒有辦法,也無從下手。

...

圖片發自簡書App

02

1900的故事是從馬克斯的嘴裡講出來的,而他是1900唯一的朋友。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馬克斯是現實生活的寫照,而1900是理想生活的縮影。

影片的開頭,馬克斯去樂器店賣掉小号,他不舍的要求在賣給老闆之前再吹奏一曲,他也說了,這把小号承載了他太多的記憶,這麼重要的東西為什麼要賣掉,這就是現實的無奈吧!生活的重擔壓得人們擡不起頭,他不得不接受用低廉的價格賣掉自己曾經賴以生存的工具。

而1900這個人,活的太通透,也太純粹了,他似乎是預料到了陸地上的生活,那是一種他不喜歡也不願擁有的。他說:岸上的人,總是喜歡浪費許多時間去問為什麼,冬天憂慮夏天的姗姗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将至,所以他們不停地旅行,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

這樣一個人他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他清楚自己的信仰。他沒有被繁華的城市所迷惑,也沒有被愛情所左右,他完完全全遵循着自己的内心,追逐着自己的信仰,哪怕獻出自己的生命。

離開佛吉尼亞号的馬克斯和待在船上的1900,他們的人生像是兩條軌道,相去甚遠。馬克斯的小号再也沒有派上用場,而1900一直在彈鋼琴,從沒停歇,直到這艘船行駛到這裡。

...

圖片發自簡書App

03

現在看1900,才發現其實他并不孤獨。他的内心世界豐富多彩,他的音樂獨一無二。他有朋友,有喜歡的姑娘,還有他的鋼琴,這一切對于他來說已經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了,雖然朋友離去,想送出去的禮物最終被自己扔進了垃圾桶,但鋼琴一直在,音樂也一直在。

随着弗吉尼亞号裡炸藥引爆的聲音,這艘巨輪和1900一起消失在了永恒的大海上,巨大的火光在海中央燃起,1900正閉着雙眼,在他熟悉的鋼琴上彈奏着屬于他的終章。他這一生短暫卻輝煌,雖然不為人知,但從不曾沾染世俗,在琴鍵的世界裡,他獲得了永恒的自由。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像1900眼裡看不到盡頭的城市,你永遠都不知道,盡頭在哪裡。我們也會畏懼看不到的未來,但是即使畏懼,我們依舊要前進,不過在前進的道路中,希望我們都能夠不忘記自己的初心,在漫長的旅程中找到自己的信仰,為自己這短暫的一生努力活的豐盛。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