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另一邊去吧,那邊的風景更好。
直到影片的最後這句話,才恍然明白,故事的主角,祖拉和維克托,遊蕩于波蘭和巴黎之間,也隻是為了看一看更好的風景。然而哪裡有美好的風景呢,這邊不是,另一邊也不是。
兩顆心,兩雙眼
是什麼在日夜哭泣
你為之流淚的黑眼睛
再也無法與你相見
再也無法與你相見
故事開始在這樣一首鄉間小曲之中。在組建民間歌舞團的時候,音樂家維克托,一眼就相中了這樣一個美麗、可愛、有種特殊韻味的姑娘,祖拉。兩個人不出意外的陷入了愛河。歌舞團不斷發展,已經即将踏上異國他鄉,來展現獨特風姿。祖拉的魅力也随之綻放,當然愛情也在繼續。然而在那個時代的社會主義波蘭,1949,音樂是必定要與政治相關的,純粹的民樂不存,而需要政治的贊歌。維克托,這樣一個音樂家,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情懷的高雅人士,是被懷疑,被監視的。監視維克托的人,正是祖拉,然而陷入愛情的祖拉,又怎會背叛自己的愛人呢?當事情坦白,維克托決意帶着祖拉離開波蘭,去法國,巴黎,去那個藝術的城堡,而不是困窘于鄉村角落,困窘于政治。在離開的時候,祖拉卻失約了,他走了,她沒有走,可愛情還在。
為什麼不離開呢?之後在巴黎的相遇,祖拉說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好。曾經的山盟海誓,注定要生死相随,但分開了。其實在離開之前,祖拉就在猶豫,恐慌。與熟悉上流社會,能夠迅速融入新環境的音樂家相比,祖拉這樣一個女人,不會說外語,沒有任何準備的時候,被迫進入一個新的世界,其中要付出的勇氣,真的可以為愛情付出一切麼?而從另外一個角度,離開,也是逃離,作為音樂家的維克托,去追求所謂的自由,便要帶上愛人。愛人停留在原地,音樂家走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舍棄與背叛呢?
歌曲中唱到“再也無法與你相見”,然而終究是相見的。之後歌舞團在巴黎演出,兩個人相見,愛情未曾走遠。之後在南斯拉夫,維克托去看祖拉的表演,因為不同國别的問題被遣返法國。終于,祖拉通過與外國人結婚,離開了波蘭,和維克托一起在巴黎生活。
愛情修成正果,生活還在繼續,那麼在生活之中,愛情能夠保存長久永不變質呢?物欲橫流,紙醉燈迷,這樣的巴黎的生活,需要工作,交際,各種瑣碎的事情紛至沓來。“你在波蘭是一個人,然而在這裡像是另外一個人。”祖拉這樣說着,覺得痛苦,疲憊。她告訴自己,“我在很用心的愛你”,然而努力的去愛,反而讓相愛的人拉開了距離。是不安,是厭倦,是頹廢,是愛情在現實中被不斷雕琢的樣子。他們互相關心,并一起制作專輯,卻付出了更多。最後專輯的成功背後,是兩顆破碎的心。他們在一起,卻始終無法真正在一起。是什麼在阻礙着?是整個世界。祖拉忍受不了這一切,決心回到波蘭,回到自己的舞台,回到屬于自己的世界。你說愛情呢?其實還是愛的,隻是愛的太累,需要歇息。
而我像個沒有母親的男孩
誰會愛上這樣的男孩
他們的心會硬如磐石
是誰置他于此等傷痛
是誰置他于此等傷痛
兩個人被愛情傷了心,然而愛情還在。
但是祖拉回去了,維克托卻回不去了。“你不是法國人,你也不再是波蘭人了。”當初的逃離,使維克托沒有了故鄉,他哪裡也不屬于。不,不對,他屬于一個人,祖拉。但是他和祖拉被分開了。之後,維克托想盡辦法回到波蘭,甚至,去做間諜。可在沒有見到愛人之前,就因為非法入境被投入監獄。作為音樂家的地位、榮譽,全然消失,他是個囚犯,一無所有的囚犯。可他還有祖拉。祖拉見了作為囚犯的他,并且,等到了脫出囚籠的他。而此時的祖拉,還身陷于名利場中,因為隻有在這名利之中,才能解救出維克托。這時候她已經救出了他,現在,需要他來救她離開了。
我隻是一個男孩,隻有我的歌聲
我會愛到生命最後一瞬
我會愛到生命最後一瞬
她帶着他,他帶着她。在天地的見證之下,結為夫婦。“我發誓我永遠不會離開你,直至死亡”。
然後,他們坐在路口等待死亡。“到另一邊去吧,那邊的風景更好。”可誰知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