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二戰期間軸心國的兩大主力,德國和日本,都是“閃電戰”的推崇者。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戰争是要算經濟賬的。

于是,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爆發。同時,開始入侵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地,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内,侵占土地380萬平方公裡。

梁子是結下了,但日本此時在太平洋仍是占據優勢的。不過,美國人顯然不會就此忍氣吞聲。1942年4月8日,由多裡特爾上校指揮的B25轟炸機群從“大黃蜂号”航母上起飛,直奔東京、橫濱、川崎、橫須賀、名古屋、神戶等城市。這些投到日本本土的炸彈雖然在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失,但是在心理上給日本人的沖擊是很大的。

與此同時,日本人也遇到的困難。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的問題開始凸顯。當然,日本也沒有想到中國戰場會拖出他們那麼多兵力。

為此,山本五十六計劃于1942年3月實施中途島戰役,其目的有二:一是占領軍事要沖,保衛日本;二是引誘美軍特混艦隊主力決戰。山本的初衷是沒有問題的,此時日軍兵力占優,而且軍令部給的命令是切斷美澳之間的供應線。即便是美軍避而不戰,日本也能夠把防禦圈推進到中途島和阿留申西部。從台面上看起來,這次戰役對于日本來說,百益無一害。

但就像我們具體的個人一樣,在面對命運的拐點時,每個人都是不自知的。

讓我們把時間回撥到1942年1月。1艘編号為“伊-124”的日本潛艇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外海域完成布雷任務返程的時候,被1艘美軍驅逐艦和3艘澳大利亞驅逐艦包圍并擊沉。

如果在規定時間收不到潛艇的報告,就表明該潛艇發生了意外。在戰争期間,損失1艘潛艇并不是什麼不尋常的事情。但是命運的天枰,此時已經開始傾向于美國人了。

對于在珍珠港事件中吃了大虧的美軍,對于情報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而被日本潛艇司令部遺忘的“伊-124”,被美軍盯上了。

美軍“霍蘭号”潛艇通過潛水員的搜尋,如願以償在沉沒的“伊-124”上取到了日本海軍密碼資料和商用密碼。

日軍為保證襲擊珍珠港的通信安全,在此之前啟用了“JN-25B”密碼。根據密保要求,1942年1月應該啟用新密碼“JN-25C”,但是由于戰線過長,新密碼及時送到太平洋各艦隊很困難,山本決定将密碼更換推遲到5月1日。這對于羅徹福特的美軍情報機構來說,正中下懷。

此後的事情,影片裡也講得算是很清楚了。由于情報失準,南雲遇到了航母指揮官最擔心的事情:已經起飛在艦隊上空用來直接保護艦隊的飛機燃油将盡,而剩餘的飛機還未能起飛。

當然,除了密碼被美軍破譯,技術落後是導緻日軍不能及時獲得情報的另外一個原因。在聯合艦隊出發的前兩天,“伊勢号”和“日向号”戰列艦才裝備雷達,已經是最早裝備雷達的日軍軍艦了。而這兩台雷達,還是實驗樣機。

中途島戰役是日本海軍350年來的第一次決定性敗仗,結束了日本的長期攻勢,恢複了太平洋的海軍力量均勢。不禁讓人想起同年1月份剛剛結束的莫斯科保衛戰,軸心國兩大主力,同時止步,并逐漸露出頹勢。

1894年,日本海軍在甲午海戰中賭赢了國運,從此跻身列強。滄海桑田,這一回在太平洋上,時運終究還是沒有站在侵略者的一方。

參考文獻:

[1]趙潭.中途島戰役簡析[J].曆史教學,1987,(10)。

[2]崔利波.從中途島戰役看美日情報工作[J].遼甯大學學報,1990,(1)

[3]王世忠,武建平.戰後日本對中途島海戰失敗的反思[J].軍事曆史,2001(2)


...

破天荒的做了張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