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球》
如果說從古至今,隻要身為人類就會擁有飛天的夢想,那麼,關于飛翔的事件或者文學作品,肯定也會有很多讓人匪夷所思,驚訝又贊歎不已的地方。而勇敢者他們所使用過的道具也肯定多得讓人眼花缭亂,人的奇思妙想,也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不斷地被激發着,開出現實的花。
氣球,或許就是其中的一種。
說到氣球,如果問它對我是什麼樣的感覺,或者說自己接觸到氣球這種東西的時候心裡會是有什麼樣的想法?我覺得日常生活中的氣球隻能是當做是娛樂的道具,除了給我的童年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記之外,沒有什麼特别的地方。但如果說記住與氣球有關的電影或者書籍的話,可能《飛屋環球記》和《煙囪之城》就是近年來最讓我驚喜的電影作品和繪本了。
大抵氣球通常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所以有關氣球的作品通常也會給人非常美好的結局,還有充滿可觀性的冒險精神。我們也知道科幻大師凡爾納在他的《環遊地球八十天》裡面寫過,為了準時達到目的地,完成約定,中途主人公也使用了危險系數比較高熱氣球,助力了自己的冒險路途。
但在米夏埃爾·赫爾比希導演的這部《氣球》裡面,氣球給你的感覺可就很不一樣了,它不僅是簡單的冒險工具,它還關系到兩家八口人的身家性命,成敗隻有一瞬間,不成功便得死,他們玩的不僅冒險,還是大逃亡。因為他們身處柏林牆包裹着的東德,他們要去的地方,是一牆之外的“夢境”之地——西德。
他們要面臨的危險不僅是天氣的惡劣,氣球的穩固性,還有槍支彈雨,随時被發現并幹掉的危險。就像片頭的字幕一樣,僅1976-1988 年,就有38000名東德人民企圖逃至西德失敗,至少有462人在邊界喪命,他們被東德洛上叛國标标從籤。失敗的他們,可能會死無全屍,還會被定義為叛國賊,永不得洗白。
但1979年,“到西德去”偏偏是幾乎所有東德人的理想,處在冷戰高峰期的東德,民衆也個個被激發了潛能,跳樓、遊泳、劃船、挖地道、坐飛機、藏入汽車後備箱或運凍豬肉的卡車,東德人不惜身死,無所不用其極,隻想奔赴繁榮的西德,與恐怖的社會主義說再見。
因此,也才有我們看到的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拍慣了冒險喜劇片的導演米夏埃爾·赫爾比希,這次也終于能夠把自己的冒險精神用在了正确的地方。

主角們
整部片的節奏都非常的好,配樂無比的精湛,情節緊湊,絲絲入扣,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剪輯上工整華一,整個觀影過程,精神極度集中,完全被牢牢地套住,忍不住為岡特他們一家人擔心,到了後半部分也忍不住為他們兩家人擔心受怕。
東德秘密警察鋪天蓋地的調查,也為他們增加了不少壓力和擔心困擾,就像偵探類型片,少不了破案的過程,《氣球》這部電影的警察也像偵探片一樣,緊追着他們一家人不放,出動了無數的警察,協調各方面的人力資源去調查,搜索他們一家人。
在草木皆兵的氛圍裡,岡特一家人精神也高度的集中,也有過被磨損,噩夢連連,走在路上都懷疑身邊的人對自己有惡意,失敗過一次的陰影對他們的影響異常顯著,但他們也知道自己非走不可,不然等被警察抓到了,下場一定非常可怕。
在這種争分奪秒,你追我趕的緊張性中,《氣球》就像諾蘭的《敦刻爾克》一樣,給人非常強烈的緊張與刺激感,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不僅沒有喧賓奪主,還給人營造了一種身在其中的緊迫感,讓人不停的為電影裡面的人物擔心受怕,捏好幾把汗,即使明知道故事的結局會是皆大歡喜,也不能放松自己,一定會與他們共進退。

小皮得
天氣預報說有北風。
就在這個周末,巴伐利亞的氣溫将降至攝氏10度,并伴随着強烈北風,風速高達每小時30公裡。
北風一直是他們逃亡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好比草船借箭,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當岡特将收音機的音量調大,确認無誤,像中了彩票一樣興奮地飛奔到鄰居彼得跟前,“我剛剛聽到廣播,說後天要刮北風,我去把瓦斯罐裝滿。”我們就知道電影最精彩的時刻就要到來了,緊鑼密鼓地縫制熱氣球,等待的就是這一時刻。
随後兩家人曆經萬險,避開了警察的追捕,才成功地把氣球運送到指定的空闊的場地,為飛天大逃離付出了所有的精力。另一方面,警察他們不僅出動了很士兵,設置了路障,還派了好多架直升飛機在空中搜索他們,可謂布下了天羅地網。
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鏡頭不斷的轉變,切換,我們的緊張感也達到了最高阈值,真的好怕下一刻他們就被攔下,功虧一篑。
熱氣球也不斷的出現問題,起火,被撲滅,瓦斯不夠用,下墜。各種各樣嚴峻的問題都讓他們在二十八分鐘裡面經曆了,可以說真的是決定生死的二十八分鐘。
天空昏暗,叢林密布,霧氣迷茫,過于提前的下降,就連逃亡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下降的這片森林到底越過了國境沒有。連導演也賣起關子,将一排排的士兵安排在國境邊嚴陣以待,警犬聲吠吠,恍惚間,讓人緊張的以為他們就已經入了網,再逃不得。

大逃亡
隻有當路過警察說:“這裡是巴伐利亞。”紅色的信号彈升起,歡呼雀躍,我們才和岡特他們一樣,泛起激動的淚水,成功了,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這種喜悅之情,或許比我們自身經曆還要來得真實,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功力,實在是深厚,真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雖然内心裡會對這段曆史很是抗拒,但知道了有這麼多人這麼勇敢過,為夢想不斷折騰,又非常的佩服他們。
他們要做的不僅是抛開自己生活過的一切,還要面臨未知的命運,在夢想抵達之前,又要備受煎熬,來自各方的壓力,像無形的炮彈壓在胸口,就如電影裡的爸爸岡特一樣,他也為肩負一家人都命運,害怕失敗而沮喪懊惱,讨厭自己的不成功,也怕自己不成功。
不過,勇敢者就是勇敢者,即使生活是苦難的,他也會劃着斷槳出發。
假使敢于挑戰不公平的人就是英雄,那敢于直面曆史的訴說者,同樣也是英雄,用真心與實意制作這部票房與口碑同樣炸裂《氣球》的米夏埃爾·赫爾比希導演,不得不贊一個。

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