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一直是電影界不斷提起的題材之一。
幾乎每年都有人去挖掘它的方方面面。
通過龐大震撼的場面來刻畫戰争的殘酷,以警醒世人和平的可貴。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部戰争題材的電影——
片名《危機13小時》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故事發生在2012年,利比亞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正處于内亂之中。
在班加西的土地上,各國外交使館相繼關閉。
隻有美國的一個大使館和一處隐蔽的中情局基地駐紮在此。


美國軍方派遣了6名前特種部隊精英組成「安全小隊」來保衛中情局基地。

影片花了大量的鏡頭來還原真實的利比亞動蕩局勢下整個國家的混亂狀況。
在班加西的街道上,到處是坦克、戰鬥機的殘骸。
還有武裝分子設置路卡。

菜市場随時有人拿着兩個榴彈向你推銷,就跟賣大白菜一樣。

平日裡,班加西的各派人員雖然看不慣美國士兵的管控,
但也不敢輕易踏足美國大使館和中情局基地。
沒想到這天,武裝分子突然對美國大使館實施了恐怖襲擊。
大使館的安保人員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大門很快被攻破,美國大使和幾位安保人員被迫躲進了使館内的“安全屋”。

為了營救大使館中遭遇襲擊的幸存者們,安全小隊主動請纓,參與營救。

他們抵達後,大使館幾乎被大火完全吞噬。
而大使還在房間裡生死未蔔。
更糟糕的是,武裝人員撤退後正在重新集結,随時可能發動新一輪攻擊。

突襲大使館成功後,武裝分子有了更大的胃口。
他們找到了美國中情局的駐紮點,想把他們全部殲滅。
而安全小隊也吸取了上次教訓,回到基地後立刻布置防守工事。

基地内,工作人員焦急地向總部打電話求救。
他們得到的答複卻是:需要上級批準。
站點外,武裝分子就像僵屍圍城一樣,靜悄悄地向據點走來。

激烈的交火瞬間開始,武裝分子的攻勢一波接着一波。
安全小隊也是臨危不亂,憑借先進的裝備,密切的配合,多變的戰術,完全壓制住了對方的火力。
但是武裝分子還是發現了基地防守的弱點,用迫擊炮撕開了防線…

從夜幕降臨直至黎明破曉,六位小隊成員對戰幾百名武裝分子,
長達13個小時,悲壯!慘烈!瘋狂!
戰争的鏡頭,看得人熱血沸騰。
然而當戰争結束後,一具具屍體躺在焦土廢墟之上,
你會意識到,原來戰争不是造就英雄,而是在吞噬生命。

戰争是殘酷的。
前半部分對戰場外情況的刻畫,在深谙人性的同時也更能增加戰争的真實性。
影片的前半個小時,直接撕開了美政府的一大堆弊病:
身在危機重重、戰亂不斷的利比亞,官員居然在打遊戲。

連安保人員也是毫無警惕。
看書、澆花、健身,這種輕蔑的态度無疑将付出慘痛的代價。

而影片後半段,在戰争爆發後,中情局長官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坐上飛機逃離此地。
醜惡嘴臉暴露無遺。

隻需20分鐘就可以直達戰場的戰機,直到最後還是沒被派遣過來。
理由是審核結果還沒出來。
在生死存亡之際,安全小隊隻能依靠當地武裝力量拼命抵抗。
根本沒得到自己國家的任何支援…
優柔寡斷的政府,無所作為的官僚,多麼諷刺。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既可以當成戰争曆史片來看,也可以當成激烈的戰争商業片來看。
但是不管它是什麼性質的電影,都隻是想告訴世界:
戰争的殘酷,以及和平的可貴!
公衆号後台回複《危機十三小時》就可以看完整影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