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人的百态人生,各有各的苦和難。這部紀錄片雖然不夠專業或精彩,拍的是棒棒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群體,一個底層人群體的衆生相,他們為了什麼而活,為了什麼計較,又可以承受多少命運的痛苦。
聯想到我的那些親戚家鄉的人很多都是這麼生存的,聯想到我們這一代很多沒有再靠出賣力氣生存了,但沒有背景沒有高學曆依舊在大城市裡苟延殘喘無可奈何的生活着的人,面對着壓力,面對着無奈,無力的活着,隻是比下有餘而已。
老黃長得像我的大伯,他也作為導演的師傅出場較多讓我最深刻,讓我幾度哽咽。老黃外表憨厚本分,不懂變通,隻是一味的靠汗水扛東西養家糊口,有一次因為他血壓高半身麻了從閣樓上摔下來不能動彈,想起自己苦難的一生,他号啕大哭,他說好人并沒有好報主要是他怕不能再幹活了,他65歲了背脊玩已經壓彎。可窮人永遠需要錢,永遠需要精打細算,住最便宜的城中村,吃最便宜簡單的三餐。家裡女兒女婿和他分隔三地需要掙錢還一個鎮上房子的房貸,外孫也寄養在山裡。
就如同千千萬萬春節回家走一趟,就大包小包遠赴他鄉打工的農村大隊伍,電視上網絡上不經常出現這些人群,他們不能代表社會的進步,有點損形象。但這個人群還特别的龐大,一家人要很努力要忍受離别才能生存下去,總體他們也進步了其實,但好像還在原地。
我有一些感觸,為發展成這樣的國家貧富差距生活處境差距卻如此之大感到心酸和難過,可好似也無法改變,這是不太好改變的東西。時間時代總會帶走所有人,包括最底層的他們,可能也記不起來他們曾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貢獻過什麼,他們也不指望貢獻什麼,隻是拿該自己拿的錢,畢竟生存才是第一位,光生存就需要很用力很用力了。
看到這種題材的我都會有一些感觸記錄下來,也親身見過很多,最淳樸善良的農村人,也最可憐可恨的農村人,他們都真實的存在着:
1.越窮的人親戚關系越淡薄,如片裡老黃的兄弟們,回個家也如陌生人,因為誰也靠不上誰,誰也無法改變命運和固有的人生,誰和誰也無關乎利益往來,所以誰也不需要花力氣和時間去維護那份親情。這是廣大農村的現狀,彼此冷暖自知,或者老死不相往來,這也是城市化後的産物。
2.但凡那些有幸成到家的人,就一輩子扛起了家庭的重擔,無論男女無論年紀多大,活到老幹到老就是底層人的生存邏輯。他們不舍的花真正的血汗錢,但卻願意為下一代流盡最後一滴血,害怕病了拖累家人,去不起現代大醫院寄希望于各種民間“神醫”,主要是舍不得花錢看不起bing,和信某些宗教雷同,總要找個寄托希望的主。
一如片中的老黃大石,年紀早到了退休年紀,但還是為減輕家庭負擔在負重前行,他們不是老人他們是甘願幹到死的一頭老黃牛。大石比較幸運的是有完整的家庭,有女人的家庭是不一樣的,但他依舊為下一代拼命想法掙錢想着家裡還能添丁加口,雖然這樣的思想如今看來早不合适。
也一如片中的老杭,腿腳已經痛到無法站立,還是強撐着出來當棒棒,隻因為自己的兒子還有幾個子女需要養活,自己如果不出來掙錢就得讓家裡雪上加霜,自己就是個沒用的累贅了。
3.沒成到家的底層光棍,當然各有各的原因,逃離不開的主因便是窮。他們活到老年最是可憐,無親無故,連拼搏的目标都沒有。一如片中的河南老甘,其實命運早已注定,但他們還有渴望,于是寄希望于賭博,在那條臨時工聚集的小巷子裡,路邊随便擺的一張賭桌就是他們偶爾泛起的夢,期望走捷徑發大财,幻想命運有所轉機。或許,某日大發橫财就不用幹那又髒時間又久掙幾分碎銀的零活了,或許有機會還能讨個老婆,當然都是妄想,辛苦一月的錢一上午就一分沒有了,河南的腳筋還被人挑了走路一瘸一拐,他卻還想着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
單身漢沒有家庭的重擔,那是因為連資格也沒有。每次賭錢沒了夢又碎了河南連饅頭也吃不起,隻得回老鼠亂竄潮濕陰暗随時都要拆掉的自立巷38号的“家”裡躺着,看看報紙。而老甘也會看看看了300多遍的碟片尋找一絲精神的慰藉,老甘說那會讓他暫時忘記“失業”的現狀。他想讓老闆加5塊錢工資因為洗碗太多,可是他哪裡有談判的資格呢?或許是老闆知道他沒得選老甘始終沒有等到老闆妥協的電話。當然不踏實賭博的人可憐更可恨,底層人肯定有劣根性和貧窮的頑疾,可轉念一想這也是無情命運的一部分,是可憐人夢的一部分。唉,人生,人間究竟值得嗎?不知道河南老甘們是否有時不禁也要問。
4.大多數村裡鎮裡的地方幹部,以及那些越小的機構看到攝像機就畏懼,他們隻是小小地方官,卻越是急于表現,在這些人眼裡該是何等畏懼上一級,該是多會掙表現。他們或許得來的烏紗帽十分不容易,态度極好,第一次見特意跑市裡專門給老百姓送證件。老黃應該感謝導演走進他的生活,讓他沒吃冷眼和敷衍……辦了多少年的證件終如願。真實的生活裡,沒文化的人渺小的個體是沒什麼地位也得不到尊重可言的。老實沒文化身後無一人的百姓大多都是能隐忍的,啞巴吃黃連,所謂的刁民一般是不怕死也有某某親戚在後邊兒才刁的起來的。
5.老黃的女婿,大石老杭的兒子都娶到了老婆也都重複過起了他們父輩的生活,為了掙錢聚少離多。苦是苦了點可生活有了奔頭,其實農村現在更多男人娶不到老婆,像老甘老金那樣單身一輩子的人以後會更多,在父輩們的思想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他們無限期待能夠繁衍後代的願望如果落空他們覺得沒面子也五味雜陳,很多年輕男人遠離家鄉,買不起房子對不起老子,大多迷失在這個繁華的世界。
雖然他們沒有像上一輩人那樣出賣體力他們依舊做着最瑣碎也沒有技術含量的底層工作,或者租住着燈火通明城市最老舊的小區,工作到深夜,他們花錢不會有父輩們那麼精打細算,不想做飯點個外賣偶爾礙于情面和朋友吃頓火鍋,和父輩比生活光鮮了許多,可是好像某種無望是相通的,甚至活的更壓抑。
有時覺得底層人還是不要使勁繁衍了,結不了婚沒有後代也算了,讓中層人上層人去生吧,以後世界上是不是就少一些痛苦和卑微了?可是他們現在還活着,成片片的散落在不屬于自己的地方,活的不精緻,他們領悟不到高尚隻能按照自己領悟的到的方式去生活,要讓存在改變并非一朝一夕啊,總有人犧牲忍受痛苦後才能慢慢改變觀念和事實存在,或者被社會被動改變,因為自己很無力。
但我們隻能尊重階層的存在,哪怕你看着都覺得太苦了,可是就是沒辦法,世界自古以來就分了上中下三層,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能夠選擇做什麼,有些人就是毫無能力。
6.有一天會有最後的底層人的紀錄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