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白雪公主殺人事件》,一部讓人驚豔的電影,在此我想說,看過影評還想看的電影才是好電影,因為通過影評大概就可以了解電影的情節,以我的經驗,很多上映過的電影,看過影評和豆瓣評分之後就算隻是花費時間去看都感覺提不起精神。

劇透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劇透之後就算影評評價很高,但是文字沒什麼看點或者不吸引我時,對電影的興趣也會随之消失,這是我現在的狀态,所以看過很名影評之後,依然想看的申影就是很有特點的故事了。電影故事也就是幾類,之前将好看的電影分了類,有時間分享到網上.

此前幾乎都是廢話,總結來說就是這部《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很特别,很有意思,看了故事介紹對故事更加有興趣,以下我來說說這部電影的故事梗概和電影亮點。

這部電影主要介紹的是-一個查找香皂制造公司職員死亡事件真相的故事,電影的三大亮點: 1.套用白雪公主故事人物構架新的故事,即暗黑童話。2.使用幾個人物的回憶,最後來組成故事真相(這其中還有亮點)。3.網絡與這個事件聯系在一-起, 将社會輿論融入到這一事件中,甚至有時還推動事件的發展。

想想電影有這麼多亮點,是不是很好奇電影是怎麼樣的呢?當時我就是因為好奇白雪公主中每個人的角色分配如何入的坑。

電影開始,一個無所事事的電視台實習生(人們總是喜歡給人貼标簽,我剛剛就貼了一個)因為大學同學開始關注香皂公司職員被殺一案,還走進事件周邊跟蹤采訪,首先采訪的是公司周圍的同事、上司,然後根據故事進展可知,被害者是白雪公主,嫌疑人美姬是魔鏡,男上司是王子,女上司是皇後,公司周圍的同事、之前的同學便是小矮人。

但是電影中白雪公主和王子都不像重話中那樣純潔善良,皇後也那麼狠毒,電影颠覆了童話故事,讓我想起《沉睡魔咒》也是因為“颠覆”使人異常感興趣。

被采訪者先是和男主聯系的前女友,以及公司同事,之後是初高中小學同學、家人,對比最後真相,這些人的采訪台詞隻有極少數說了真話,電影很早便準備了大轉折,隻是讓觀衆依稀記得一句話:人說的話不都是真的,他們隻會講有利于自己的話。

累活扔給她、男友被她搶,小時候有違聖道,還是個“掃把室”,事發當天急急忙忙跑去火車站,一系列事件讓人們遐想美姬就是兇手。

然而,嫌疑人美姬故事自述和警方查案結果打臉吃瓜群衆,也讓觀衆看出電影編劇的用心,對于馬克杯、跑步去車站等等情節也恍然大悟:都是在做鋪墊。

而故事中網絡上的評論從來沒有停息,無端的清測、惡意的言語一直在不負責任的輸出,使得美姬對自己的本性都産生懷疑,當然事件查清楚後人們不讨厭美姬了,但是評價的惡意還在繼續,導演對此劃了重點。

其實真正的白雪公主就是和美姬青梅竹馬但是被迫分開的好友,美姬作為鏡子曾承認過,這個故事中,也隻有白雪公主和美姬奶奶相信她,感歎一下這個友情故事藏的挺好,當最後成年的兩人做小時候做過的舉動輕易就暖化老夫的心。

除了電影的這三大亮點,還有一個很驚喜的就是故事中殺人兇手的這條線,具體情況請自己看,不過總結來說:  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