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沐陽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見到個人的無奈與辛酸,在大的時代洪流面前,更是如此。
《盧旺達飯店》,一部由英國、南非、加拿大和意大利四國于2004年共同拍攝的戰争片,該片取材于發生在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以此為背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講述了一位盧旺達胡圖族飯店經理保羅·路斯沙巴吉那在種族仇殺中設法挽救1268位圖西族及胡圖族難民的故事。
看過電影之後,我不斷搜尋關于關于那場屠殺的曆史,并不多,但足夠了,沒有人願意将其再次提起。我們都不願意相信,這樣的“種族屠殺”竟然發生在人類文明的二十世紀末,距今不過二十多年。
當一個國家陷入了瘋狂,世界也閉上了雙眼。本是一個國家,卻因為殖民統治本毫無道理的分成了兩個民族,被胡圖族種族主義者控制的廣播電台也為大屠殺的行為煽風助陣,他們叫嚣着“讓一切的郁積都爆發出來吧。在這樣一個時刻,鮮血将滾滾而出”,失控的人群在媒體的号召下四處搜尋和殺死圖西族人,空氣中彌漫着血腥的味道。
電影所展現出來都是場面是有限的,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卻真實地躺着數百萬具屍體。
在這樣的情形下,人們的生命如同蟑螂,肆意虐殺,豪無人性。可怕是這并不隻是政治家們之間的對抗,而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屠殺。
一個生命來到這世上,他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時代卻無情地碾過他們的脊梁。
在戰争中,殺戮成為理所當然,一個個普通人變成冤魂,他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隻滿足了殺戮者無端的恨意。
本來隻是想單純寫一篇影評,可在思考的過程中,我想起了作家方方在一次采訪中跟記者說的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們偏偏生活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
幸運的是,我們處于和平的時代,在這裡,我們還可以去努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此刻,疫情讓我們的社會出現一個大的創傷。我們每天都看到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在我們眼裡,那隻是一個上升的數字,可在這一個個數字背後,是一個個人真切的死亡和一個個家庭的無限悲痛。
裹挾在這時代洪流中,我們不可逃脫且無法避免。
若幹年後,人們想起這段往事,就如同現在的我們想起2003年,隻記得那年各處封鎖,學生停課,打工者不可歸鄉。而過後依舊會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人們依舊會隻關心一個蹩腳演員的吃喝拉撒,依舊會在城市與家鄉的撕扯中漸漸麻木。
時代是由每個人造就的,我們總是這樣,一直如此。
人們何時才能學會反思,何時才能停止殺戮。在時代洪流中,我們隻是一粒沙,可也是這一粒又一粒的沙,彙聚成了沙塵暴。
畢竟在雪崩的時候,沒有一顆雪花是無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