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将一類電影歸類為“消遣電影”,不用太過仔細觀影,不用做相應筆記,甚至可以邊看邊用微信處理事務。《親愛的新年好》可算是這一類。
在電影院排片欄中随意挑了一部等待時間最短的,沒有觀影負擔,也沒有過高期待,這樣的觀影體驗真好。
豆瓣評分6.2(截至目前),我評三顆星,比較合格的一部“消遣電影”,很聰明地用結尾的處理來解釋情節中不合理、略有尴尬的橋段。白百合全程演技在線,其餘角色正常發揮,沒有太過出格的失誤,影片核心意思表達能讓大部分觀衆明白。
總體來說,這算是一部“不虧”的電影。我對此類作品總是抱着寬容的态度。

任何一個成熟的藝術門類,比如電影,像金字塔一般,能立足于塔尖的是那些能進入教科書,教授後人如何去拍攝電影的“教材”,下一級是品質優秀,又足夠能賺到錢的“商業大片”,支撐着整個電影行業的牌面和繁榮,再往下就是龐大體量的“一般作品”。越是成熟,底盤越是穩當,這就需要相當量的“一般作品”。随着該藝術領域整體水平的上升,對“一般”的要求也愈是嚴格。“一般”所産生的支撐效力也愈發明顯。一些之前熱門當下比較冷門的藝術,比如京劇,無數瑰寶在塔尖閃耀,隻是塔基太過單薄。
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熟度逐漸在上升,“大片”“一般作品”之類的影片水平也在不斷上升,如果說塔尖作品水準上升需要内容創作、影片制作等多方面頂尖人才通力協作才可以做到,“一般作品”更依賴的是觀衆品味,或者說是叫市場取向,觀衆整體品味上升,市場取向正常,自然會運用經濟手段保留和淘汰,近年來可以明顯看到這一點。
這些想法是我看到網上對這部電影所發出的一些刻薄的評論後而産生的。互聯網是一個半匿名的偉大的能夠自由發表自己言論的平台,這毋庸置疑,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評論鳳毛麟角,大部分是情緒表達,最終湮沒在數據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