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藝謀的電影造型手段中,色彩一直占據着重要地位。他擅長通過對畫面形象的色彩設計,烘托和渲染出與主題内容所需要的情緒和特定的氛圍。有人說色彩造型是張藝謀最擅長的造型手段,而《英雄》作為張藝謀首次嘗試的商業大片,他再次使用了自己的法寶---色彩。
在電影《英雄》中,張藝謀充分利用了色彩優秀的展示功能,來表達和暗示虛構的故事真相。《英雄》是随着無名入秦觐見秦王開始,黑色作為主色調占據了銀幕。黑色給予人心理的反映大緻是死亡、剛健、生命、嚴肅、 陰郁。黑色的秦王宮,人物的黑色服裝,呈現出的滿是肅殺之氣,秦王坐在這樣的空曠的宮殿中,顯得霸氣側漏,威嚴十足,同時也透露着些孤獨。“在無名與秦王各自執着不同的故事講完後,黑色的大殿就成為了連接上段和下段的絲線,将觀衆帶回現實,同時也讓人回味着思索着他們之間誰真誰假。而黑色同樣也穿插在影片中各個人物與秦兵幾次的對峙中,戰陣裡身着黑甲的秦兵敲擊打着盾牌,舉着長矛喊着:風風風……秦兵這樣的形象,使得畫面更加嚴肅,那些黑色仿佛要溢出屏幕一樣,令人喘不過氣,這也側面說明了秦兵戰無不勝的強大,也為刺秦失敗打下一定基礎。最後一次運用大面積的黑色則是在影評結尾,無名走到了城門口,他轉身看着不遠的秦王宮,而這時黑壓壓的百官以及秦兵從兩邊突然鑽了出來,齊聲高呼:大王,殺不殺,大王殺不殺……秦王這時本不想殺無名的,卻經不住秦法森嚴,自己應當作為表率,隻得無奈的揮了揮手,當萬箭齊發黑壓壓的一片箭射向無名時,他的生命也到此結束了,這裡的黑色所代表的除了秦國強大,還象征着嚴格的法律與生命。
在無名所講的第一個故事,這是關于長空——一代英雄的,無名惜他,敬他。因此在無名講述與長空的故事時,無名的内心是平靜的,因此畫面所呈現的是大片的白,黑白畫面在此也代表着虛假,不真實。這一點随後在秦王對無名與長空之戰的揣測中得到證實,在秦王推測的畫面中,無名與長空之戰是還原現實本色的,是接近真相的。
在趙國書館,無名描述與殘劍飛雪的正時,畫面是極其濃重的似血一樣的紅。給予觀衆極其強烈的視覺沖擊。紅色是血的顔色。果然,當秦兵的箭射出時,趙國書院中的人們沒有逃跑,反而是英勇的直面死亡,秦兵的箭百發百中且威力巨大,書院中的人在死前都在堅守着自己的國家,紅色的血和紅色的書院永遠的融為一體,就像是趙國子民們與趙國相依存一樣。而這種紅同時代表着憤怒——無名的憤怒,無名在講述與殘劍飛雪的交鋒時,他想到的是被殘殺的趙國子民,其中有他的父母,叫他怎能不氣憤,紅色是最能體現無名那時的心境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秦王發現了無名說的話的破綻。而在秦王的眼中,殘劍飛雪是氣度不凡的人,因此在這一段中色調是大量的藍色,代表的是沉着冷靜,秦王猜想刺客無名找了長空、殘劍、飛雪等人自導自演了一出戲隻為獲得接近秦王十步的機會。而藍色正好代表了殘劍、飛雪兩個人的愛情悲劇,這是憂郁的顔色,也彰顯出兩人為保全對方而争先赴死的忠貞不渝。
而在十年前秦王曾與殘劍飛雪有過正面接觸,兩人在刺殺秦王時偌大空曠的秦宮挂着曼妙的綠色紗簾,給黑色的建築籠上一抹生機,這暗喻着秦王将在這次浩劫中存活下來。而在那個時候,綠色也象征兩個人心中最初的單純。有着統一的目标,當時的殘劍還沒有從書法中悟出不能刺秦的原因,那時的綠色,也象征一種青澀。
大漠蒼山中,身穿白衣的兩人舞動手中長劍,當飛雪最後一劍刺出,殘劍卻并不躲避,坦然承受。沒有鮮血流出,一切都是那樣潔白,像是兩人對彼此的忠貞不渝,是沉穩的顔色,是理智,也是忠誠。白色是飛雪,長空,無名他們對刺秦的決心和忠誠。對于殘劍而言,白色就是一種看透一切的豁達和通透,是一種潇灑的氣度。
在張藝謀的電影裡,色彩就是将軍的利矛,電影猶如他的戰場,給予了電影鮮活的生命。 色彩即語言,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緒,色彩即情感。而我們的人生正需要這些不同的色彩來豐富我們的生活,這樣的我們才擁有多姿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