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電影的都知道,電影演員和電視劇演員不一樣。

大熒幕所有演員都向往,不僅掙的多而且前途遠大,相對地小熒幕就差點。

所以,演技好的演員常活躍在電影中。

但偏偏有個國寶級演員,從影幾十年後,突然“下了海”。

《美國夫人》

FX出品的限定劇,在Hulu上已經連播了三集。

《美國夫人》開分,豆瓣9.1。

...

主演凱特·布蘭切特。

提起大魔王,我們會第一時間想起她的攻氣十足。

身材高挑,五官硬朗大氣,穿上西裝,身邊的迅哥都成了她的馬仔。

...

外形沒得挑,演技也是一等一。

她是《指環王》中的精靈公主,湛藍的眼睛,卷曲的銀發,睿智的微笑自帶光芒的凱蘭崔爾,瞬間俘獲百萬觀衆粉絲。

不少人說:如果世上有精靈,我相信她是其中之一。

...

能演至純至美的精靈,也能捏爆雷神的錘子。

《雷神3》裡,死神海拉的強大,把衆人吓到:這還是我的精靈公主嗎?

...

可攻可欲,幾乎沒有她駕馭不了的角色。

所以廠長是沖着大魔王來哒!之所以重提“公主和死神”兩個經典,也有原因。

因為在《美國夫人》中,她身上既有公主的溫柔可人,又有海拉的狠毒狡詐。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米國。

...

那時,平權運動正在全國風風火火的進行着,“平權法案”的推廣也來到了伊州。

故事的主要發生地就在這,米國崇尚民主自由,法案想要全國施行,就要獲得每個州的同意。

伊州的菲莉絲(凱特·布蘭切特 飾)本劇主人公之一。

她出身于中産家庭,是個富有學識的作家,對美蘇核戰略頗有見解。

...

她接受電視台采訪,出入政客社交場所,就像一朵盛開在黑夜的玫瑰。

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她是千千萬萬家庭主婦的偶像……

...

不管咋看,菲莉絲都是個超級成功的女人。

當時我還在猜劇情:這麼一個優秀的女人,在男人堆裡打拼出一片天,借着平權法案的春風,帶領衆姐妹主張女性權利!

想的挺好,但一開始就錯了。

《美國夫人》是“女權”劇不假,但女主菲莉絲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反女權”主義者。

...

菲莉絲·施拉夫利,米國著名保守派人士。

她反對堕胎合法化,反對女權運動,反對兩性權利全面平等。

對,沒想到偉光正的女主,居然是個大反派!

...

“要男人和女人一樣?難道要女人去打仗,男人在家帶孩子嗎?女人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我們屬于家庭。”

伊州很多主婦都被她說動,紛紛加入“反女權”陣營。

...

但菲莉絲并不滿足于一個州的反對,“平權法案”正在準備全國推行,她要拯救更多姐妹。

看着她野心勃勃的前往下一個城市,廠長有點後怕。

因為這個敵人太強大,就像死神海拉。

...

這就是占領土地,有的州同意菲莉絲的洗腦,有的則堅決反對。

她們也是一群女人,而且都是米國平權史上的重要人物。

...

就前三集來說,它着重在米國曆史上第一個黑人女議員雪莉·奇瑟姆身上。

雪莉很牛逼,女性歧視,種族歧視,雙重壓力在她身上,她卻毫不畏懼。

雪莉不依靠男人,也不相信男人,什麼事都親力親為。

和能力出色,但還要靠丈夫資助的菲莉絲完全不同。

如果說能和大魔王抗衡的,目前隻有她了。

...

小編最喜歡的就是《美國夫人》的現實,它沒有把劇做成熱血女權劇。

除了讓實力超群的大魔王擔任反派外,它毫不避諱上世紀70年代,社會傳遞出來的問題。

...

菲莉絲雖然是“反女權”活動人士,但身為女性,她能感受到來自男人的不屑。

丈夫支持她參加競選,卻從沒覺得她能成功。

...

專家會議上,她本是被當成核戰略顧問請過去的,卻要她做秘書。

是人都能聽出來,這是赤裸裸的蔑視,不尊重。

但菲莉絲并沒有拒絕。

...

大魔王舉手投足全是戲,一個微表情就把菲莉絲的心情表露無遺。

“女權”人士的觀點,常常把她弄的啞口無言。

欲言又止,微笑輕蔑都在臉上,為了掩蓋她的心虛。

...

在那個年代,她們都是被物化、被奴役,被男性壓迫的女人。

可有趣的是,她們卻呈現兩種态度。

為了“平權法案”的推廣與禁止,兩撥女人開始了對抗,所以不少人也把《美國夫人》看成一場女人間的撕逼大戰。

為了獲得支持,女權人士利用自己創辦的雜志,宣揚男女平等對社會的好處。

...

另一邊,主婦們為了獲得支持,狂送手工面包果醬。

這場戰鬥越來越激烈,主婦給的實惠明顯強壓女權們一頭。

誰輸誰赢,尚未可知。

...

《美國夫人》海報上雖然隻有菲莉絲,但它暗指所有米國夫人。

她們面臨着各種各樣的不平等,堕胎非法,職場歧視……

無奈隻能逆來順受,卻不自知。

推廣法案就是革命,保守派總覺得民衆接受需要時間。

但女權們說:發展,一刻也等不了。

...

...

...

...

...

...

...

...

《美國女人》是小編看過最喜歡的“女權”劇,最優秀的一點就是它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女權。

沒有一味的宣揚女性權利,正反意見都有。

因為它要彰顯的也不隻是平權法案,而是革命路上每一步的艱難。

...

四十年前,“平權法案”開始推廣,四十年後仍無法全國推行。

曾經的正反鬥士有的老了,有的還奮鬥在一線,繼續着半個世紀的事業。

後來,我甚至不在乎結果,隻是單純被她們感動——

改變艱難,平權不易,但一如既往,至死方休。

或許,她們本身就是值得被銘記的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