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幾天重溫了阿米爾汗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依舊讓我淚流滿面。摔跤手出生的父親訓練兩位女兒成為摔跤手,又代表印度參賽成為世界冠軍。女兒成為印度女孩們的驕傲,父親也終于實現了他一直的夢想。無數榮譽的背後是女兒拼命地練習,父親嚴厲的教導,嚴厲到姐們兩一度十分憎恨自己的父親,用各種方法來逃避父親給她們制定的訓練計劃。她們恨透了父親,她們以為父親是自私殘暴的,他為了自己的夢想無情地虐待女兒。可是當女兒有所成就第一個想到的始終是自己的父親。

《自由的老虎》一書中說:偉大的人總是被成就他的東西毀掉,而大部分人之所以默默無聞,隻是沒有遇到能成就他們的東西。

也許阿米爾汗早就知道唯有摔跤才能成就姐妹兩,所以他不顧所以人反對毅然決然的訓練自己的兩個女兒,希望她們能在摔跤上有所成就。擺脫印度女孩的悲苦命運。

但是女兒們開始明白嗎?她們不明白,她們隻知道:我并不喜歡摔跤,我再也不想摔跤了。她們不知道這是能成就他們的東西,幸運的是盡管白般無奈她們還是堅持下來了。

這讓我想到了我自己,從小爸爸會告訴我,孩子,你要多讀書,讀書才能有出息。我卻十分不屑,你聽過很多傳奇故事,你認為不讀書但依舊混得風生水起的人打大有人在,于是,當父母要求你多讀書,責怪你成績差的時候,你總會用不知道從哪裡看來的讀書無用論全部都給怼回去。你以為這個世界上和你一樣與教育作鬥争的人很多,你覺得那些敢放棄讀書并為了自己的理想出去闖的人真的很帥,隻是時間證明了太多東西。

當命運給了你機會……

一句台詞卻讓我淚流滿面,也許是曾經命運也給了我機會,卻因為我的一句“我不喜歡”錯過了。如今我拼命地想要去抓住卻隻能徒增傷感。

阿米爾汗的女兒們也曾迷失過,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電影那樣在迷失過後馬上能大徹大悟然後取得成就更多的是迷失過後的你再回頭看時機會已經給了那些盡管不喜歡但依舊堅持的人。

道理我們誰不懂呢?我們從小到大聽的道理還少嗎?我們思考的問題越來越複雜,我們明白的道理越來越深奧,可是往往我們卻把最有永的抛之老後,我們連那麼一點點堅持都做不到。

我時常會想:如果當命運給了我機會我并沒有因為一句不喜歡就反抗而時是試着堅持那麼一下下會不會是另一翻光景呢?

著名作家龍應台在作品《親愛的安德烈》中跟兒子這樣說的那樣:

孩子,我要你讀書用功,不是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擁有選擇的權力,選擇的意義,有時間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們總是喜歡做我們喜歡的是,但讓人無奈的是這些事情并不能成就我們。

你曾經所背得死去活來的乘法口訣表成為了你計算的基礎,你曾經痛得哭爹喊娘的疫苗保證了你的健康,你曾經深惡痛絕的上學給了你站在這個世界上的資本。

所以,當你發現能成就你的事情你并不喜歡,還請你堅持下去,因為這可能是命運給你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