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最近今年影視作品中,玄幻、仙俠類型層出不窮。可是看來看去,真正能稱得上正統的東方玄幻、仙俠劇的寥寥無幾。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

無論是從劇情還是人物,亦或是特效場景來看,都已經漸漸地於傳統的玄幻仙俠劇背道而馳了。而其中最為人诟病的就是裡面摻雜了太多的西方元素,這也是衆多原著粉對小說改編後的影視劇最大的不滿。
十幾年之前的一部《仙劍奇俠傳》,開辟了東方仙俠劇的鴻蒙篇章;十幾年前的一部《誅仙》更是打開了讀者對于東方玄幻小說重新認知。

就這兩部作品而言,無疑是衆多觀衆與讀者心中不可遺忘的經典。它們之所以能夠給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們故事的核心框架都是原汁原味的東方藝術色彩和獨有的東方文化魅力!
以《仙劍》系列為例,無論是《仙劍一》還是《仙劍三》。對于小說我不敢苟同,但就影視劇而言,自問世以來就一直廣受好評。這不僅僅是裡面的演員選的好,更重要的是故事劇情很合理,脈絡清晰,讓觀衆容易接受。加之裡面的特效做的也是十分的到位,沒有過多的牽強和誇大。

反觀如今當下的一些玄幻仙俠類影視作品,讓人诟病的地方數不勝數。
以特效為例,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相比于八九十年代的電影特效來說,都相差甚遠,甚至連一些武俠影視作品的特效都不如。例如:徐克導演的《蜀山傳》,胡軍版的《天龍八部》等等這些作品,雖然這些作品問世已近一二十多年,但裡面的特效場景絲毫不遜色于現在的某些玄幻仙俠影視特效。就拿前幾年的《青雲志》(原著:誅仙)來講,在原著中,不管是“神劍禦雷真訣”還是“誅仙劍陣”在讀者的心目中的畫面絕對不會像影視劇裡表現的那樣的LOW。尤其是“誅仙劍陣”那特效做出來真的還不及電影《風雲2》裡無名的“萬劍歸宗”特效。


是影視行業缺錢,玩不起那些特效嗎?肯定不是!而是有些錢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現在的影視劇追求的是流量,所以某些娛樂公司就盛産一些花美男、小鮮肉,而這些人多數在影視劇裡都是裝酷耍帥的主,将人物演的太過于做作,根本展現不出作品人物的魅力。但他們的出場費卻高的離譜,以至于多數的作品出來後,都是那種“五毛錢”的特效。完完全全破壞了觀衆和原著粉的美好的期待!說實話,與其看這些畫面,還不如去看一些國産動漫!
其次再看劇情人物方面。不知為什麼,近幾年播出的玄幻仙俠的影視劇裡總會看到一些西方元素。比如像《鬥羅大陸》《鬥破蒼穹》這一類,裡面的一些場景建築或是人物名稱都十分的西方化。我在想,是作者黔驢技窮呢?還是他們覺得東方傳統的太寒碜,在自己的作品了西方的東西在裡面就把作品形象擡高了一個檔次,顯得高大上了呢?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在嘩衆取寵,把好好的作品弄的不倫不類!什麼“美杜莎女王”、什麼“XX家族”、什麼“史萊克學院”、什麼“XX帝國”都是一些跳梁小醜,就好像白白的一鍋粥裡摻雜着幾顆黑色老鼠屎一樣。我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在貶低西方元素,而是它不适合。因為這些設定完完全全可以以另外一種形式展現出來,沒必要這樣魚目混珠。


最後一點,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在現在的玄幻仙俠影視、小說,動不動就整出來一個“天帝”要麼就是一隻“上古神獸”“太古兇獸”等等這些,而劇情方面更是狗尾續貂。我想說,這麼多的“神獸”“兇獸”,那我們人都幹嘛去了?最讓觀衆不能忍受的就是這些“神獸”“兇獸”出場的場景更是LOW的不能再LOW了!完全颠覆了衆人的想像,扼殺了群衆的審美觀。比如将“兇獸”“異獸”變成人的(在演員的面部化幾筆濃妝就成“上古兇獸”了)。這是在把觀衆當猴耍啊!或許他們就是抱着一種“任務不夠,兇獸來湊”的心态來完成自己的“經典作品”。

這些所謂的玄幻仙俠作品的“百花齊放”。在我看來這是影視行業的悲哀,亦是一些吃瓜群衆的悲哀,更是玄幻仙俠迷的悲哀。
謹以此篇,聊表觀點。告誡那些把“狗尾巴草”當做鮮花的吃瓜群衆:“不是所有的玄幻都是玄幻”。
為人者,亦如此。嘩衆取寵,終難成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