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根據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童年》改遍而成的,也是我從小到大最喜歡的一部外國小說之一,讀過不下三遍。電影對原著的改動還是非常大的,剛開始的時候,我隻認出了“外婆”,對于劇情可以說是一頭霧水,更因為全劇46分鐘,基本上沒有對話場景,有點像黑白默片,剛開始難免讓人覺得無厘頭。但是全片看下來,還是很有感觸的,也是可以找到原著的影子的。
小男主在片中名為傑米,我認為他就是小說中的阿廖沙,且在這裡稱他為傑米。傍晚的時候會去礦場撿一些煤來,就在這時煤礦工人們下班了,一群孩子們蜂擁上來迎接他們的父親。

圖片發自簡書App
傑米躲在遠處,偷偷地看着這一片不曾屬于自己的祥和。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就這樣站了很久,直到工人們都離開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傑米從小沒有父母,非常渴望得到愛。于是他轉身去找那個昔日一起玩耍的大叔。

圖片發自簡書App
工人大叔也非常疼愛他,他也是全劇中唯一面對不堪的生活依然樂觀,堅持學習的人。他們會一起學單詞,一起放風筝,一起吃東西。但是大叔最後還是離開了。傑米再一次淪為一個人。
所幸,他還有外婆和哥哥。傑米再一次重振,繼續生活。可不久之後的一個早晨,外婆也去世了。最後傑米跳上運輸煤炭的火車,在寒風中離開了故鄉,去了人間。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全劇有些壓抑,每個出現的人物都低着頭,滿臉是已經對生活不抱有任何希望的木然。穿着破洞毛衣的傑米出現的那一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子裡。那一刻似乎有點觸景生情,因為我小時候基本上也算是留守兒童,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會非常想念父母。可能這就是看電影的意義之一吧,尋找和自己經曆相同的部分。
雖然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但是生活還是不會一帆風順,何不做一個像大叔那樣不在乎周遭,願意去取悅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