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朋友一起去看子楓妹妹主演的電影,妹妹真的長大了,越來越優秀了,這次竟然做了姐姐。祝賀她。

下面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想要說的一些話。

一、電影中處處都在強調自我意識。

1.安然的父母為了躲避二胎罰款政策,給政府寫了一封申請書,說女兒腿腳不便,身有殘疾,懇請組織允許生養二胎。後因為安然穿着裙子在家裡跳舞,被人發現後,父親狠狠地打了安然。

2.安然的姑媽年輕的時候考上了很好的大學,弟弟(安然的父親)考上了中專,家裡供不起兩個人上學,于是果斷地讓弟弟上學,姑媽因此失去了前途光明的機會。

3.影片中一個女人已經生了兩個女兒,第三胎難産,大人和小孩隻能保一個,女人的丈夫不顧她的性命,堅決讓她把孩子生下來,可悲的是,連她自己都選擇生孩子。

4.安然高考的志願原本填的是臨床醫學,父母偷偷把學校和專業都改了,想着小女孩學個護理,盡快畢業找個工作就挺好的。可是安然非常喜歡臨床醫學,畢業後她在醫院當護士,還為一些事情被人奚落:“有能耐你來當醫生呀,你不過就是個護士。”

5安然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就是考上研究生,去北京學臨床醫學,她的自我意識很強烈,也許真的是被壓抑太久了,考上研究生幾乎成為了她人生的執念。為了這個目标,在自己愛情面前,她拿得起,放得下。所以,父母車禍去世後,一開始,她毅然決然地想要将弟弟送人,因為她知道任何人都不能左右她去北京,朝着夢想前進的步伐。

在安然身邊,有太多太多的人,為了别人失去了自我,她近乎執念地想:這一輩子一定要為自己而活。北京,她去定了。

...

...

...

二、電影在最後向我們傳遞了一種觀念:在愛面前,理想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安然和弟弟沒有見過幾面,父母出事後,親戚們都認為扶養弟弟的重任應該交到她手中,可是她的自我意識太強烈了,她不允許任何人成為她的牽絆。況且那時的她,和弟弟其實一點感情都沒有,甚至想到父親讓自己裝瘸子,對弟弟還有些敵意。

但後來在與弟弟的相處中,安然漸漸沒那麼讨厭他了,畢竟和自己血脈相連,她的信念開始動搖了,尤其在給弟弟找收養的人家無果,把弟弟給舅舅又那麼不靠譜後,她開始想要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可此時弟弟看出了姐姐的為難,他很懂事地給想要收養他的人打電話,說願意和他們一起生活。姐姐以為這是弟弟自己的選擇,于是傷心地同意了。

在去北京之前,安然把家裡所有的玩具都送到收養弟弟的人家裡,那戶人家拿出一份協議書,要讓安然簽字。協議内容是永遠不能再見弟弟。安然顫抖着拿起愛,看着一個人在玩籃球(收養的人家買的)的弟弟,沉默了好幾秒,最後重重地放下了筆,拿着家裡的籃球走到弟弟面前,說:“安子恒,我們走。”弟弟開心地和姐姐一起離開了收養人的家。

北京啊,可以過幾年再去,可弟弟,隻有一個,一旦松開了手就後會無期。以前我一直覺得人就應該忠于自己,為自己而活,看了這部電影,我忽然覺得,有時候為了愛妥協好像也蠻高尚的,畢竟,在這個薄涼無常的人世間,愛是我們勇敢活着的支撐。

...

...

...

三:一些感人的台詞和畫面

1.弟弟趴在姐姐的背上,說:“你身上的味道和媽媽很像。”

2.姐姐,你一定要去北京嗎?

  嗯。

  你不能等等我嗎?

3.弟弟去廁所,出來後找不到姐姐了,哭着跑着滿世界找姐姐。

4.為了姐姐的理想,弟弟選擇和收養的人一起生活。姐姐被蒙在鼓裡,眼中含淚地望着弟弟說:“你什麼意思?”弟弟不說話,姐姐生氣了,動手打弟弟,“你說話呀。”弟弟用力将姐姐推倒,大聲哭着說:“我不想和你生活在一起了。”

我們終究要在愛和理想之間做出選擇,我覺得,理想很美好,但在愛面前,還是輕了些。電影中的弟弟那麼可愛,要是我,我也絕對不會忍心抛下他。畢竟,弟弟是姐姐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