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開内容不談,這種分段拍攝多部并置的手法無疑是人類電影史上最為傻逼的創作模式,沒有之一。如果你對此表示反對,或持保留意見,請不要與我争論,你是對的。
不過作為一部獻禮片、社會主義影視巨作而言,這片倒也沒那麼不堪。在我這兒,排名依次是:甯浩《北京,你好》>徐峥《奪冠》>陳凱歌《白晝流星》>>張一白《相遇》≈文牧野《護航》≈管虎《前夜》>薛曉璐《回歸》。
甯浩和徐峥貴在二者的人物和故事都是成立的。劇情夠精巧,而生活氣息尚存。葛大爺超神了,完美契合甯浩力圖營造的一點兒市井氣。徐峥很聰明,但說到底,還是商業片頭腦。不知是不是囧系列把腦子拍定型了,他的作品總在不該尴尬的時候流洩出莫名的尴尬氣質。視聽語言最舒服是甯浩,其次凱歌和管虎。甯浩的京味元素運用是得當的,群演選得真好。陳凱歌拍壯景盛景很有氣勢,他拍《妖貓傳》再怎麼“春晚相兒”我都沒意見。西北土地夠貼合他渾樸厚實的底蘊,能承載他濃郁到矯情的土浪漫。不足主要在于年輕演員(包括他兒子)太樂色了太傻逼了,配不上田壯壯和闫妮這樣分量的角兒,以及結尾的強行拔高。我覺得陳凱歌是一個扯淡很容易扯出問題的導演,姜文扯淡頂多是點惡趣味,陳凱歌扯淡就是灑狗血。這很不好。管虎的群演找得不好,太白淨太圓潤了,就算是皇城根兒人也得有點子飽經戰火滄桑的樣兒哪不是?黃渤老師的方言很出戲,感覺像後配的。倍速鏡頭和卡點配樂非常幼稚,最後僞紀錄片的噪點效果也很塑料。姜武顯然不如他哥好玩兒。
其他幾位都很沒勁,不予置評。有很賣力的不錯的演員,但我覺得吧,那些無私的卓越的個人,他們的精神不是演得出來的。
就這樣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