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個電台講到一部電影,四個小時,聽着很有意思。于是便下載了,看了半個小時,主線清晰,邏輯看似荒唐,其實都是對問題有着深度的思考。再用一個比較極端的方法表現出來,相當于有了動機,有了邏輯,接下來就展示各種行為。
看似時間很長,導演用豐富的電影語言和花樣繁多的小故事,使得觀影是非常有趣的體驗。
優的母親生了絕症,臨死前說,你以後一定要找個像聖母瑪利亞的女人。說這話,可能是因為她笃信基督教。之後他的父親哲便成了牧師,給人布道。
他母親的死是個轉折,他父親成了牧師,又是一個轉折。布道時,有一個哭鬧不休的女人,穿着絲襪,在教堂内和哲開始糾纏不清。這種設置很有意思,一個決定斷念的男人,在遇到主動往他身上貼的女人的時候,還是沒能把持住自己,和這個女人同居。
這個電影有意思的點,就是一個事件發生後,用蒙太奇的手法來表現不同時間段在同一空間的行為,這樣一來,節奏就開始明快,不會顯得沉悶。主線就像是一個樹幹,旁逸斜出的都是迷人眼的樹葉,比很多電影都要更清楚。
那女人像穿透一張紙一樣,把做為神父的他父親追到了手,很快就和一個更年輕的男人跑了。這對他父親是雙重打擊,加上他母親的病逝。這次讓他父親變化很大,有一個奇特的轉變。說他奇特,是因為他的行為看似很難理解。先是失去了另一半,然後當作安慰的女人又離他而去,他就開始變态的行使自己神父的責任,對自己的兒子。這種行為推到了極端,讓優每天陳述自己的罪行。身為一個人,你怎麼可能沒罪呢。這實際上是一種情感的宣洩,對于失去的感情的不能接受,這才有這麼扭曲的情感。
這又是一個關鍵轉折點,事情就是這麼一步步走向失控,走到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常态不能改變生活的軌道,變态才可以。這種處理也比較容易産生戲劇感。
優為了滿足父親的執念,就去故意犯錯。本來看到同學的橡皮掉在自己身邊,是會拾起來交給同學。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同,那就故意把橡皮掰斷。然後興奮的跑去忏悔,結果還是沒有得到認同,這不是罪,隻是犯錯。
一開始,優是沒有犯錯,也沒有犯罪。故意告訴他父親,說我沒扶老奶奶過馬路,公交車上沒讓座。不過這個真實性有待确定,哲也能看出來。于是這時候又來了個重磅的打擊,直接離開了家,不回去了。
在這種打擊之下,在一個雨夜,優痛苦的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