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起初看完《情書》便想着寫一篇關于它的章節,卻久久無從下筆,恰逢今日無課無事,便決定提筆。


已知愛的,在回憶裡拾荒;未知愛的,在故地裡相遇。

...

電影截圖

一些事總是塵封的,等待這某一個機遇來叫它重見天日。當渡邊翻開舊物,在畢業相冊尋找那個自己逝去的愛人時,看到了他的住址。雖然聽說那裡早被改為了馬路,但是渡邊抱着試一試的心态還是寄出了這一封相思之信。

誰曾想這封信開啟了一個男孩的心事,開啟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暗戀過往。

青春總有遺憾,但是這是我們所有人的青春

年少的暗戀我們總是不善于表達,但卻影響這我們。坐在前桌老是回頭一瞥的女孩;喜歡看言情小說,還叫你幫忙看老師的同桌;被同學把你和同桌當作暧昧的對象……這一個個場景,你是否仿佛就在昨日讀過。我們喜歡一個人總是有一個很可笑的理由:他笑起來很好看、打籃球很帥、喜歡幫助人、很善良……這是否就是我們當初喜歡的初衷。因為在劇中藤井和樹都叫“藤井樹”所以成了同學的調侃和當作暧昧的對象。劇中我不知道藤井在那一刻對樹動了心,我過我想那一定是一個比我們也不遑多讓的理由。

...

電影截圖

我們的岸戀都被我們刻畫在各式各樣的地方,筆記本、書、甚至是課桌,我們在一切能刻滿我們心事的地方刻這隻有自己可以找到的秘密。我們會密切關心他的動向,今天去那裡,和誰說話了,都做了什麼。我們甚至可以估算他上樓梯的時間,吃飯的時間,和課間喜歡待的地方,待幾分鐘,在上課前幾分回教室。這是我們的方式,而這劇中我們并沒有看到藤井有這樣的行為,他隻就是在圖書館書的借書卡後面一遍遍寫這“藤井樹”這三個字,可能在藤井的眼裡這三個字是表示他們在一起的唯一憑證。

...

電影截圖
故事總有結尾,我們終要别離。

我們的暗戀總是無疾而終,來的時候乒荒馬亂,去的時候又隻有我們自己慰藉。但是我們心裡一直有一個我們曾經的影子,他會在某個午後或者某個時光,因為一個背影,因為一個笑容,突然開出花來,再漸漸凋落。藤井可能想和樹在離開前做一次好好的告别,但因為樹的父親去世,而沒有辦法做到。所以,在離開的前一天他來到樹的家裡,叫樹還書,便離開了。當時樹抽出借書卡又放了進去,沒有多看一眼。

然而,在書的背面卻是藤井的最大勇氣:樹的畫像。在年少這個舉動意味這我們深知的意義,但樹卻沒有看到,便這樣錯過。

...

電影截圖

...

電影截圖


或許這就是青春,就是遺憾,這才是我們的共鳴。如果說藤井對後來渡邊的是一個成年人的愛,那麼藤井對樹就是我們年少的喜歡過。至于渡邊和樹為何長的如此相像,大概是導演給自己青春的交代,也是給我們遺憾的填充。

...

電影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