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裡,一直有一條過不去的大河,我像是去過那裡,又像從來沒去過。但我很熟悉那條街,熟悉每一個角落,因為......我的青春,從那裡開始。
這是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旁白。
在大多數人記憶中,中學時代留給自己都是美好的回憶:大雪紛飛的日子和好朋友在宿舍聊着奇葩神劇、操場上英俊的少年是你日思夜想的人、教室裡和老師每日鬥智鬥勇,卻從來沒有勝過……一切沐浴在陽光下,撒落一地夢想。
電影中的女主易瑤的中學時代卻沒有那般光彩煜煜。她出生在上海一條潮濕陰仄的弄堂裡。父母離異,她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爸爸對她們不聞不問,母親為維持生計,在家裡做按摩女,對易瑤從來都是打罵教育。
一次不小心客人用錯毛巾,使易瑤感染性病,害怕的易瑤,不敢告訴媽媽,隻得自己一個人偷偷走進黑診所,卻不料被同班同學唐小米撞見。
唐小米在學校大肆宣揚,導緻易瑤被同學嘲笑,辱罵,甚至潑紅墨水……身體的疼痛和心靈的打擊讓這個僅十幾歲的女孩陷入生活的沼澤。
同樣出生在弄堂裡的另一個男主齊銘和易瑤形成鮮明對比,父親在事業單位上班,媽媽對他寵愛有加,生活的幸福美滿。
和易瑤從小一起長大,算的上青梅竹馬吧!在易瑤生病時他偷爸爸的錢給易瑤看病,送易瑤去醫院。
易瑤告訴齊銘不要對她太好了。她說:“齊銘,還是别對我太好了,好到有一天即使你把心掏出來放在我面前,我也覺得沒有什麼,沒準我還會在上面踩上兩腳。”
也許,在易瑤心裡感覺自己配不上齊銘的好。他是生活在陽光下,那樣明媚、幹淨。而她卻染上這樣肮髒的病,自卑、羞辱、痛不敢言,讓她不願面對齊銘。他們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直到顧森西的出現,把一縷陽光照進她的生命中,那個如驕陽般的男孩,帶給她一絲快樂,感受到一點溫暖。即使得知她得病,聽到那些流言蜚語,還是願意站在她身邊。
他告訴易瑤這個世界向來都是恃強淩弱的,你越膽小,别人就會得寸進尺,你越怕,别人就會更理直氣壯的欺負你。
影片有一句:反擊吧!少女。是顧森西給了易瑤面對命運不公的勇氣,才有了後來用水淋濕朝她身上撒飯的人,把藥擠在唐小米的臉上的那一幕……
隻是這些都被齊銘看在眼裡,齊銘大概也相信了那些謠言,不再出現。再次遇到卻是在博物館,看到他和顧森湘在一起。易瑤看到他們說了一句:好像電影裡的男女主角呀!
電影裡易瑤和齊銘在海邊,齊銘指責易瑤的那些在他看來荒唐的行為時。他說:“就算别人落得跟你一樣,也不會做出那些行為。”
是啊,那些行為,在他看來隻有失去理智,失去尊嚴的人才會去做。
從來沒有一個人會切身體會别人所承受的痛苦,甚至還會在流言蜚語中動搖這個人在自己心裡的位置。
齊銘的優越感來自父母的愛,老師的捧,他對易瑤隻有感同卻沒有深受。所以他選擇了和他一樣優越的顧森湘,而舍棄遭受痛苦和非議易瑤。
一次易瑤去翻找家裡的錢去看病,看到一個信封上面寫着:瑤瑤的學費,裡面一塌幾元,十元,50元的錢,剛巧被媽媽看到,就問她原因。得知女兒的病是自己大意造成的,她說:走,媽帶你去看病。她牽起易瑤的手,奔向醫院。
那一刻,易瑤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媽媽的愛,原來是那樣溫暖。
其實,我真想電影就這樣結束,易瑤得到媽媽的愛,還有顧森西守護在她身邊,齊銘和顧森湘在一起。雖不能彌補自己所受的傷害,卻也算一種圓滿。
卻因易瑤轉發的一條短信,導緻顧森湘墜樓,所有人把她的死都怪罪易瑤。
大家都喊她殺人兇手。
顧森湘的死把易瑤徹底推向無底深淵。她拼命掙紮,卻發現還是擺脫不了所有人的眼光,傷害。
終于,她再也抵擋不住這些流言蜚語。她隻有選擇自殺,或許這樣,才是對那些施暴者最好的反擊。
易瑤奔向河水的時候她說:
将來,你們隻會說,我怎麼不記得,我就是鬧着玩的啊,沒有往她身上潑紅墨水,沒有扒過她衣服,沒有拿打火機燒她頭發。
你們之後的日子舒舒坦坦,覺得自己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惡心,太惡心了,太惡心了!
你們知道粉筆灰塞嘴裡是什麼滋味嗎?你們罵過最難聽的詞,編過最下流的綽号,因為你們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不會承擔什麼後果。你們永遠不會承認你們做過的事有多惡毒。
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都不是什麼好人。你們沒殺過人吧?你們今天就會知道殺人是什麼滋味了,如果我永遠忘不掉,你們也别想忘掉。”
這段話深深揪住了我的心,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面對死亡?
當所有人都喊着顧森西回來,卻沒有一個人喊着易瑤回來,我們心疼易瑤,青春本一場美好的旅程,本該溫柔以待,卻為何總避免不了被傷害?
影片最後旁白:不要拒絕悲傷、隻管去難過去憤怒好了,忍不住眼淚、那就盡情的哭吧,而悲傷就像條大河、或許會吞沒你但也能帶你去夢想的遠方。
往後的流水光陰中,年幼的長成,年長的凋謝,大概也綽綽足夠使受傷的痊愈、作惡的忏悔。
可以原諒那些愚昧無知的罪孽,使它埋葬在泥土裡,抽長出新的希望。
校園是一片淨土,讓我們用勇氣和法律守護它,而非校園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