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小學5年級。記憶中暑假沉悶的下午是靠作業五分鐘遊戲兩小時來度過的。外婆家寫字台的窗外無花果樹在刺眼的陽光裡搖曳樹影,桌子角落上落着一本很厚很厚的褐色外衣的小說,是我的非主流姐姐買的,叫做《悲傷逆流成河》。

(以下簡稱《悲傷》)

書看起來很厚。因為要編纂成有大片大片空白的形式,給文青足夠的留白和缥缈的意向以積攢情緒空間。

可對于那時候看書隻知道看劇情的我而言,一兩個小時就能讀完的文字,我并看不懂。

...

我們的青春會被課本描述成陽光籠罩的樣子,但付諸教育的學校裡每天上演的故事并非完全是由陽光的照射而生長的。在這裡,陽光這種在物理學中以平行的方式均勻灑向大地的光線被換成了聚光燈,明亮、強烈、但隻有一束,固執的一束。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膠體裡足夠散射光的粒子,可唯獨隻有被光穿過的那一部分被用來做丁達爾效應驗證。而在聚光燈照射之外的範圍裡,無論是灰的,黑的,氤氲的或者朦胧的,都刻意被無視,隻能任由其自己,在黑暗裡莽撞。

那些黑的地方,必然存在着,校園暴力。

...

我之前不愛看韓寒郭敬明,倒也不是他們寫的東西不好。青春文學是非常吸引人的東西,以至于我自己,或多或少也在寫一些關于青春文學的文字。

我也沒看過太多郭敬明的電影,僅僅根據他身上的種種标簽和豆瓣上電影的評分,大緻知道那些電影的營養幾斤幾兩。而《悲傷》的評價及反響那麼大,校園暴力這個話題功不可沒。

這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關于校園暴力的影視作品,你大概可能聽過看過《關于莉莉周的一切》、《少年牯嶺街殺人事件》、《13個原因》,作品集中于日韓歐美,國内的片源少之又少。更多的信息是從新聞報道裡體現的,時效性極強,不會像2001年出的《關于莉莉周的一切》,至今也很容易在網上找到資料。

于是人們很容易忽視,或者忘懷。

其實《悲傷》大抵算得上郭敬明電影系列中目前為止最好的一部,但單純的電影中诟病太多太多依舊無法忽視:演員生澀磕絆,台詞對白文字化,鏡頭轉接陰陽怪氣,情節連接莫名其妙,讓人看着非常落落郭敬明,難受到不忍。影片前半段看得我在心中大呼,落落你回去寫小說好伐???

但是劇情往後面走,能被情節帶入的觀衆——那些生活中的易遙們,生活中的唐小米顧森西或者齊銘們,在看電影時就已經無法用太多的理智來判斷電影技術流上的好壞了。因為終于有了一部電影能夠與他們讀書時或多或少的經曆進行共鳴,強烈的攪人的痛苦的憤怒的有力的共鳴。

我看電影的時候非常難受,主要源自一種壓抑感,一種用力掙脫繩索時反彈回來的無奈的束縛感。我不知道是因為我在克制自己不要流眼淚還是别的什麼原因,畢竟影片的基調是堅定有力地上揚的。

電影中的人物和小說相比做了些許改動。最顯著的易遙在小說裡面對欺淩不卑不亢,不算睚眦但是也有仇必報了,而電影中的她是個十足的弱者,染病不是自願的,買不起校服不是自願的,沒錢看病不是自願的,起初的反抗也不是主觀自願的;而顧森西成了電影中懦弱易遙的反抗動力來源與幫兇;隻有齊銘還是那個不清楚事實真像而要求易遙隐忍吞溫的齊銘,隻是在刻畫齊銘和易遙之間的關系時,電影的味道全然變淡,導緻他也成了半個冷漠無聲的幫兇。

這樣的改編使電影中的人設更加套路化,但卻更符合大衆的現狀事實——畢竟在我們周圍,在校園裡,當真的暴力事件發生時,受害者更多選擇的是忍氣吞聲,旁觀者更多選擇的是視而不見。

我非常非常喜歡食堂裡男生的衣服弄髒後易遙拿着水管幫他洗的情節,因為我讀書的時候遇到讨厭得過分的人,也做過類似的事情,真的非常非常大快人心。但是你知道嗎,當一個弱小的個體站起來反抗,他們就必須成為衆矢之的,可沒有人真的願意成為衆矢之的。所以,需要非常感謝能和易遙一同成為衆矢之的的顧森西。希望每一個受到欺淩的難過的瞬間,身邊都能有顧森西出現;如果顧森西沒有出現,不妨讓自己成為顧森西。

但如果所有的校園暴力出現時,都隻能以類似于當衆跳海這樣的行為來了結,如果生活中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顧森西陪在易遙身邊,那易遙的所有反抗,就隻能成為悲劇和笑柄。

其實我覺得任敏的臉在套路的45度拍攝角度下有一種挺對的感覺。她真的很好看,很像一個飽受冷漠和暴力的小女孩,如果全世界都與她面面對立,包括齊銘包括顧森西,她要做的就是收起目光,冷漠地反抗全世界。不見一滴淚水地反抗全世界。

不過現實生活中的事實是,雖然不是每個校園暴力事件都嚴重到需要人跳海跳樓自殺割腕,每個人在可能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的同時,也有可能成為施暴者。

暴力的方式形形色色。


...

電影出來之後,豆瓣上有一條點評:河壩上那一段嘶吼應該是郭敬明想對所有霸淩他的人的反擊。

其實我在想,既然于媽也有花上一個億好好打磨電視劇服化色彩文化的一天,為什麼郭敬明不能有呢?

(雖然不是《悲傷》上映的這天)

大家都說小說陰暗悲傷得不可一世,有一點非常重要——小時候我非常不懂,明明小說後面唐小米不再作妖了,易遙好不容易打了胎,林華鳳不再成為易遙的羁絆,留言風波好不容易結束,齊銘易遙分了班但關系至少沒那麼糟糕,情節講到這裡分明也能夠安然結束——但為什麼郭敬明不肯,非要拔掉我們安安穩穩的三位可愛主角,讓顧森湘割腕,讓易遙跳樓,讓齊銘吸煤氣(你看看現在小說這樣寫還能不能大搖大擺地出版),我都會懷疑,他是不是有文青怪癖。

但是,小說正是在十分之九的部分解決了前文的所有矛盾之後,又以十分之一突然地筆鋒一轉厄運降臨戛然而止而讓你渾身難受渾身難受渾身難受個勁兒。仿佛是長久的推搡終于被制止或安撫,卻在短暫的和諧之後突然爆發全面的混亂。

如果小說停在了十分之九,小說的藝術價值也會大打折扣吧。

所以郭敬明肯定有文青怪癖。


世界如果肮髒,你得學會反抗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Telom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