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部講述高中生純愛的電影,說起來有點冗長。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在讀書階段沉默寡言的人,内心是極其強大的,因為他不需要用周圍人的環繞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還有一點就是,你越沉默寡言,越容易招黑,讓流言四起,因為大家對你不了解,所以想知道你是怎樣的人,而你越不坦露本心,就容易讓人聯想猜測。

當然,這兩點感受并非影片要和我們讨論的主題。

01

...

日本很擅長寫生命這個話題,生命還剩下很短的時間就要逝去這樣的情景設定,相信在很多年前的《一公升的眼淚》中,大家已經有過很多感動和認知。

本片也是一個即将離世的女孩為主角,而這個女孩不但有很好的家世、相親相愛的朋友、姣好的容貌,甚至有一群追随者。但是她的生命在以倒計時的形式進行。于是她有了一個死亡前要實現的願望清單。

而這些願望清單,她選擇了唯一知道自己死亡秘密的,班上最沉默寡言的男生和她一起去實現。

這種愛與不愛,是人為的選擇,但也是命運的驅動,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看似完全是某個人的個人選擇,但正如女主角所說,其實不是,在選擇發生之前的這麼多年,每一件事、每一個行為,都為今天命運的相遇做了相當的鋪墊,沒有這些鋪墊,也沒有這樣的選擇和相遇存在。

02

...

女孩的願望清單中,有一件事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無論是青春少年,還是人到中年,或者年過半百,旅行這件事總是充滿了無限的魅力。旅行的意義,不在于目的地本身,而是旅者發自内心的想要做這件事情,想要完成這件探索的行為背後,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

如果你連想要去旅行的心念都生不出來了,那麼你的生命也是一種枯竭狀态。

當櫻良拉着志賀去旅行,坐在火車上,吃着自己帶的便當的時候,那句“火車上的便當真好吃,激起了多少人的願望,看到這裡,又有誰會說,不想去感受一下在火車裡,一邊看着窗外的風景,一邊吃着自己準備的美食的美好呢?

當旅行的目的地變得模糊,一站過後,又要去下一站,不停的走下去的時候,雖然迷茫,卻充滿對未知挑戰的樂趣。

03

...

志賀是一個超級純情又腼腆的男孩,不禁感歎,這樣的男生,還有嗎?是怎樣的家教,能培養出這樣有愛心、又沉默寡言的男生,比起那些處處出彩、處處耍威風的男生,這樣容易被人忽視的男孩,真的是一種寶藏,也難怪女主角櫻良常說,好朋友恭子看男生的眼光不行,但是自己卻很厲害。

當被志賀無意間撿到自己的“共病文庫”,發現自己将死的秘密之後,對志賀的持重、克制和冷靜,櫻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走近這個大男孩。

于是櫻良報名了圖書管理員,和志賀一起參加活動,即使全世界都誤會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時,櫻良與志賀之間,保持了純愛的距離,這種情感,更讓人深思、讓人感動。

志賀雖然一開始隻是不知道如何拒絕, 所以隻是跟着櫻良的節奏走,然而在他們一起去吃甜品、一起去旅行、經曆了真心話大冒險、在彼此的了解不斷的加深,變得沒有秘密完全敞開心扉之後,志賀被櫻良深深的吸引和感動着。吸引他的,不單純的是櫻良的美貌,更是她生命的活力,感動他的是這樣一個為朋友着想、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居然選擇了他,讓他成為那個陪伴自己度過生命最後階段的人。

這裡不禁要再次感歎,櫻良的眼光的确是好的不得了。

志賀在确定櫻良身患絕症之後,用盡所有的力氣,希望能更好的陪伴她走完這一程,他是真誠的,是發自内心的付出自己的關心和愛,這種強烈的感情,緊緊的包裹着櫻良,讓她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重量,讓她不忍離去,讓她想要變得更堅強。

在櫻良入院後的那個深夜,因為一通短信,志賀以為櫻良出了事情,從家裡跑到醫院,甚至找錯了病房,望着空蕩蕩的病床而驚呆,但是當他們四目相對的一刻,彼此都釋然了。這種場景,也許不一定是因為初戀、也許不一定因為你深愛的女孩得了絕症,也許有時候僅僅是因為怕失去,而變得患得患失。

在這種少年少女情感的表達上,編劇和導演切入的視角和展現的角度是極其深刻到位的。櫻良雖然經曆過感情,但是從未如此認真、志賀顯然是第一次的初戀,那種打開情感閘門,釋放洪水猛獸後,感受到的未來不可知、不可控的恐懼和悲傷,都溢于言表。

04

...

影片的結尾,櫻良沒有死于絕症的爆發,而是在返校的途中被一名殺人犯意外刺死。這樣的結局顯然是對命運的唏噓與尴尬的表達。

我們不知道人生的某一天,命運就會來臨如何、怎樣的暴擊。

就算我們及時行樂、就算我們享受當下,但是當意外發生的時候,總是很難不留遺憾,畢竟死亡總是看上去還有些緩和的餘地,不至于讓人時時刻刻的心傷,但暴擊卻不同,它來臨時,一切都是戛然而止,容不得半點餘地給人,除了面對血淋淋的事實,隻能面對…

在純愛描述的同時,影片中還重點切入了友情,真正的友情是什麼?櫻良與恭子是要好的閨蜜,甚至在那個年紀,兩個好朋友之間,如果一個和其他人要好,對另一個來說就像婚姻裡的背叛一樣,不可饒恕。

為何兩人能友誼如此深厚,總是有一方是一直沉默孤獨的,在另一方來臨之後,整個生活節奏和生命的狀态得到了改善,所以感激、所以感恩、所以傾盡所能的愛對方。

當志賀介入了櫻良的生活,并得知了甚至好友恭子都不知道的秘密之後,恭子的反應是激烈的,她用不斷的敵視,來表達對友誼的忠誠。

但是櫻良是心知肚明的,最終,她希望自己的好友能過的更好,于是畫面切回到12年後,恭子結婚時,櫻良曾寫給她的信,一定要幸福,這是友誼最高的和旋。

而志賀和恭子,最終也終于因為櫻良留下的信,而成為握手言和的好友。

05

...

一個人究竟是不是因為軟弱,才和周圍的人結成人際關系網,還是因為強大。曾聽說,那種很怕孤獨的人,身邊總是要圍着一群朋友。而内心強大的人,卻始終堅持孤獨一人。

這種關于人際的探讨,大概在每個人十六七歲的時候都開始悄悄萌芽,也慢慢的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模式。

有勇氣的人,才選擇孤獨、并享受孤獨。

然而,孤獨并不是要求人自閉。

最終櫻良留給志賀的信,告訴他,要敞開心扉和周圍的人相處,甚至把自己的那一份也活出來,因為這樣才是真正的活着。

活着,就是和某個人心意相通,比如認同某個人、喜歡某個人、讨厭某個人、和某個人在一起,牽着他的手、擁抱他、錯過他…這就是活着。而自己一個人,就沒法感受到生命。

又喜歡又讨厭,雖然開心,但有時也覺得煩,就是這些說不清的感受,還有和别人的聯系,才是一個人真正活過,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明。

結局處,志賀本來打算辭職不再做老師,但卻撕掉了親手寫的辭職信。因為他堅信櫻良的眼光沒錯,自己選擇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職業,而不應該再繼續徘徊。

當一個女同學,總是喜歡不經意間引起一個男孩的注意時,志賀善意的提醒男孩,她其實是想和你做朋友。

活着,我們都要和他人建立起聯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