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一次看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在分享一下。

從牆上的一副海報說起,在電影前半段叙事之中,父親去世,兒子回來,母親傷心欲絕執意要将父親的屍體“擡”回家。

在黑白的畫面中,農村破敗的老牆上,左右各挂了一副電影《泰坦尼克号》的海報,底下字寫着:“重回鐵達尼号”。(鐵達尼号也譯作泰坦尼克号)

...

右側的海報

這個海報可以說是導演置景時候有意留下的一個引子,用來提示觀衆,之後叙事将要“重回”父母年輕的時候,對于小細節的把握是大師區别于我們這些庸人的地方。

再進一步深入解析,泰坦尼克号裡的愛情可以說是父親母親愛情的翻版。

窮小子傑克和富家女蘿絲分屬不同階級,遭遇了人力的阻攔,天災的破壞,但依然沖破傳統,突破世人的眼光,追求愛情,而這裡的父親駱長餘和母親招娣又何嘗不是呢?

...

如孫紅雷所扮演的“我”所說,在當時那個年代,右派知識分子和農村大妞本就不是一路人,況且自由戀愛還是一件非常新奇的事,就連姥姥也對兩人的感情投了反對的一票,可以明白,他們所遭遇的困境與傑克蘿絲何其相似?

雖然這兩個故事分屬東方和西方,距離天差地别,有着不同的意識形态,不同的價值觀,但愛情,和為了愛情勇敢争取的精神是永恒不變的。

也正是有了這一種對照,使得本片的基調一下子就定了下來。

...

故事非常簡單,在時空上,可以鮮明的劃分成兩個叙事段落,一個是現在時,1999年父親去世,“我”和母親将父親的遺體接回村裡。

現在時的段落講的非常隐忍克制,作為兒子的“我”和其他人自始至終沒有展現出過多的情感。

相反,母親在這一段落顯得非常倔強,不聽勸要守在父親的學校前,要親手織蓋棺布,要用“擡”的方式将父親接回來。

從這裡,就能夠對母親的性格有一個大緻的認識,倔強,認死理,不撞南牆不回頭,也正是因為如此,她和父親的愛情才會長久的存在。

這裡畫面采用黑白,固定鏡頭,甚至一個鏡頭放很久也不變換機位,也正是由于這種冷靜客觀的鏡頭,使得中間父母親的愛情故事顯得更加動人。

...


另外一個是過去式,也是導演着重描繪的段落,詳細描述父親與母親相知,相識并且相愛、相守一生的故事。

前面也說了,父母愛情這一個大段落與前面截然不同,這種不同是全方位的。如果說上一個段落是克制冷靜,那這個段落就是濃烈奔放,情感濃烈的快要溢了出來。

張藝謀采用紅、黃作為畫面主調,高飽和度的色彩,考究的構圖使得畫面美的看上去像一幅油畫,甚至章子怡所扮演的招娣自始至終穿的都是粉紅調的衣服,少女嬌嫩的臉龐,帶着個綠頭繩,真真可以算得上是美不勝收了。

...

招娣第一次見到先生,回屋裡織布,透過細細密密的紅色絲線,逆光讓她的身體發出金黃的暖光,将一副少女懷春的情感透過一個小小的畫面就表現出來。

...

而當先生被帶走,招娣也在織布,隻不過這次的布變為了沒有光彩的白色。

還有電影中出現的幾個意象,那條彎彎曲曲的路,那隻打碎又锔好的青花碗,那個失而複得的發卡都象征了他們愛情所走過的艱辛。

這部電影真正打動我的,就是導演畫面裡純粹的情感,沒有複雜獵奇的情節,每個情節都細膩的仿佛真實發生過的。

那個年代純粹,幹淨,沒有那麼多“渣男”“渣女”“ex”的故事,他隻是講述了一個簡簡單單,說不上曲折的故事,但這個故事讓我真真正正向往起那個年代。

我喜歡你,我就日日想着你,繞過前井,去離你更近的後井打水;我喜歡你,我就每天換着花樣的給你做好吃的;看見你拿飯的時候,連給你送飯的碗都是發光的。

...

我喜歡你,就日日等你回來,

不管寒冬酷暑,說等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