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看《新世界》産生的壓抑感,終于在年尾因《隐秘而偉大》舒緩過來。
這兩部劇的時代背景、人物設置有相似之處。《新世界》展現的是解放前夕的北平,故事集中發生在冬季,把這個季節北平的蕭瑟、冷峻拍了出來,有很強的文學意味。《隐秘而偉大》的故事背景是抗戰結束之後直至解放的上海,充滿濃濃的煙火氣和人情味。一冷一暖,奠定了兩部劇不同的基調。
《新世界》的壓抑或許更加接近那個時代的真實。它拍出了每個人物在風雨飄搖的亂世中的無力和命運的荒誕:平白無故遇害的賈小朵、為保護兒子而死的徐天之父,一再錯過的真兇小紅襖,一次次奔命卻一次次失去至親的徐天。在《隐秘而偉大》中,這種命運的無力和亂世之危也有所體現,主要在楊會計被殺,顧耀東全力營救而無果這一情節。《新世界》是悲劇底色,《隐秘》選擇了喜劇底色,甚至加入了些許偶像劇和職場劇的成分,更加讨喜。
兩部劇都讓劇迷們想到了經典諜戰之作《紅色》。《新世界》的編導演班底和《紅色》一脈相承,卡司強大。《隐秘》的班底也不弱,80後的編導演都是同輩翹楚。從豆瓣評分和口碑看,《隐秘》更被觀衆接納。
選角、演技與流量
不得不說,《隐秘》的選角非常成功,而壓片兩年後才得播出,反而是因禍得福。男女主角李易峰和金晨在這兩年間更為成熟,尤其是金晨因《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真.人淡如菊”的性格和過硬的業務能力熱度大漲,李易峰急流勇退積極轉型也頗受好評。我本人沒有看過王偉導演的其他作品,也對李易峰無感,這次确是因為要看看金晨的演技才入坑,還好,不虧。
李易峰的作品之前隻看過《老炮兒》,當時覺得他演得甚至不如吳亦凡。後來發現,吳亦凡的演技忽高忽低,流量們的表演質量取決于角色的适配度和導演的調教,演技還沒有内化為他們的能力。
這次顧耀東的角色确實很适合李易峰,從開場第一場抓小偷繳獲鹹魚兩條就奠定了鐵憨憨的人設。後來有幾場戲的眼神變化也表現很到位。例如,顧耀東中槍後,趙志勇來家裡探望,實則試探,趙故意拍了拍顧的肩膀,看他有沒有受傷。當時李易峰的眼神和臉色準确表現出對好朋友背叛的失望。不久,老董突然造訪,耀東立即意識到青禾出事了,又不能讓父母發現,表面平靜,眼睛裡已經蒙了一層淚。
包括對女作家丁放,從開始的無感,到後來知道丁放的心意之後,對待對方的态度有一絲柔軟,都表現的不着痕迹又十分準确。
李易峰和金晨的CP感比之尹昉和萬茜,更令人信服。看到評論說,萬茜更像尹昉的小姨,不禁啞然失笑,确實。他們各自很适合自己的角色,但組成一對,始終令人沒看懂感情的發芽是從何而起。
配角的選擇依然很精心。令人意外的是顧父的飾演者,竟然是80後童年回憶的著名相聲演員劉偉。看劇的過程中一直覺得眼熟,但一口地道的上海口音讓人無法聯想到這是一位來自天津的相聲演員,直到後來看到演員介紹才發現,佩服。甚至顧耀東姐姐的扮演者,沈陽人,也修煉了一口滬普。一家人整整齊齊,豪不出戲。(這裡忍不住再吐槽一遍《春潮》裡南腔北調一家人)
說回良心好劇與流量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隐秘》一劇呈現了一種正向互動。李易峰的大流量+金晨的小流量确實在開播吸引了一批基本觀衆,也是收視率的保底,但接下來能否留住觀衆,以及如何打造口碑,确是考驗劇作本身的質量了。李易峰和金晨除了流量屬性,還帶有一種奇特的東西叫做觀衆緣,走過路過願意進來多看幾眼。這是個玄學,或許是個人魅力+面相的混合體,說不清楚。好演員必有演技,但未必有觀衆緣。
堅持看完《新世界》的觀衆,不知道有多少是沖着孫紅雷的觀衆緣。總之,如果僅靠尹昉和萬茜,真的很難堅持70多集。
對白與人物性格
《隐秘》的編劇是一對夫妻檔,這使得劇本獲得了一種平衡感,對白具有分寸感和新鮮度。例如,沈青禾告訴從南京回來的夏繼成,自己和顧耀東相愛了。如果你是編劇,該如何寫着一段對白呢?不能太直接,也不能太矯情。這裡的編劇做得就很好——
沈:還有一件事要向你彙報。你離開之前跟我說的最後一個任務是跟顧耀東搭檔。這個任務完成了。但是,不僅僅是作為一個任務。我想,我終于找到屬于自己的故事了。不管這個故事是平平淡淡,還是轟轟烈烈。也不管結局如何,但是在我心裡是無可替代的。我也終于明白,你的那個已經結束的故事,在你心裡是怎樣的意義。夏:這麼長時間了,這是我聽到最好的彙報。
觀衆都知道沈即将告訴夏:我和顧耀東好上了。怎樣的表達能讓觀衆從對白中獲得情緒的打動?沈在這裡的表達既呼應了夏之前的“故事說”,又委婉動人。
整部劇的對白非常精當。夏處長和警局各位老狐狸之間的對手戲更是句句精彩,不一一列舉。但是,有一個角色我個人感覺有些着墨過多,就是後期的趙志勇。他一次次向顧耀東訴苦,大段獨白。其實,趙志勇的人物刻畫在前半部已經有足夠的鋪墊了,後來的黑化也很自然,大段獨白并沒有抛給觀衆新的信息點,反而顯得有些拖沓。
知乎上有“現實生活中,顧耀東和趙志勇誰會在職場上混得更好?”的讨論,很多人是站趙志勇的。這一點我不敢苟同。趙志勇的懦弱有其合理性,但不是必然的。他把自己的行為選擇歸咎于不夠幸運、家境衰弱,歸根到底是沒有建立起自信。即使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母親去世了,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并不是如何展開報複,而是跑到母親的小攤上大哭一場,遇到前來的顧耀東再抱怨一番。如果第二天沒有巧遇複職的鐘百鳴,他甚至就打算辭職了事,就此逃避了。
相比之下,遇到打擊和挑戰的顧耀東,即便魯莽、青澀,即便不成功,一刻沒有浪費時間去傷春悲秋。無論是土法營救陳憲民,還是一次次想盡辦法救楊一學,最後知道終究救不了楊一學了,還是選擇在臨刑前去探望他一次,說些寬慰的話并照顧好福朵。
雖然是電視劇,但此劇引起共鳴之處在于說明白了一些現實中同樣适用的生存法則。現實職場中的上司,甚至競争對手都不會尊重趙志勇這樣的人。這一點投射在劇中,無論是王科達,還是鐘百鳴,他們憎恨顧耀東,卻更鄙視趙志勇。趙即使爬上去了,也隻能做唯唯諾諾的狗腿,沒有了利用價值,會被一腳踢開。趙志勇們信奉的耳聾眼瞎的奴性法則,并不會在職場為他赢得尊重,換來的隻是更多的利用、鄙視和更大的悲劇。
引申到說職場上所謂的“忠誠”,并不是指跟對人和對領導的愚忠,而是要忠于自己的選擇。一個人唯一能夠忠誠的,隻有對自己的内心。上司是會變的,也是會走的,人是最不可靠的,唯一能夠依靠的也隻有自己。
貫穿在這樣的認知之下,我認為編劇讓顧耀東多次挨揍,甚至被嚴刑拷打,是合理的。一個人隻有親自走過溝溝壑壑,扛過來了,才能擁有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底氣。夏處長再愛護顧耀東,也有管不到的時候,隻有顧耀東自己成長起來了,才有能力保護自己。
說回到《新世界》,觀衆更多是以旁觀者的視角去看一段唏噓的北平往事,沒有代入感,當然也就無法引起共鳴。對于人物性格和行為的走向,更多是理解為“在那個時代下的選擇”。人物更像是整幅悲怆畫卷上的一個個動點。在這一點上,《隐秘》與觀衆的距離更近,很容易讓年輕觀衆産生代入感。它不那麼像年代劇和諜戰劇,而是雜糅着職場劇和青春劇的基因。
當然,代入感和時代感并不是每一部劇都必須追求的,這裡隻是分析《隐秘》一劇更容易被接受的原因。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