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經典影視或網絡熱門IP從翻拍、重拍到番外、續集一路走來,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是口碑情懷在屢次被消費大環境下,也是在逐漸的走下坡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我們就從徐峥新片《囧媽》(原名:俄囧)這個話題入手看看最這兩年被消費的經典IP有哪些,市場口碑又如何吧!

徐峥、王寶強2010年主演了電影《人在囧途》,由葉偉民執導,成本700萬,票房約3750萬,雖然票房不佳,但是口碑尚好。随後徐峥在發現這個類型的影片潛在市場巨大之後,決定自導自演新片《泰囧》,并邀請了黃渤助陣。

2012年,《泰囧》上映,投資不足4000萬卻狂攬了12.67億的票房,可以說是獲得巨大成功,出品方分賬票房高達4.9億,集主演、導演、出品人于一體的徐峥一戰成名,跻身于一線明星之列。

2015年,《港囧》問世,一人分飾出品、執導、主演三角,票房再創新高達到16.14億,“囧系列”口碑達到巅峰。自此徐峥可以稱作是内地市場名副其實的票房收割機。2018年主演的《我不是藥神》更是現象級神作,31億票房也算名歸實至。

票房号召力到了這個份上,可以說徐峥無論參與什麼電影,都能帶來不俗的票房成績,但是偏偏這個時候要回去繼續拍“囧系列”電影,是對自己的執導功力不自信(藥神導演是文牧野)?還是有其它原因呢?雖然都執導觀衆的對同類電影看多了總會膩的,但是其商業價值對比起來性價比依舊是最高的。

說起商業,就可以理解徐峥的這一選擇了,“囧系列”無論是導還是演,均是輕車熟路,而且成本相比而言并不昂貴,最關鍵的是作為主創出品方可以行使收益的分配權,在前邊的幾部高票房受益人裡,徐峥公司“歡喜傳媒”最高也隻能屈居第五,也就是說票房收入的八成以上跟徐峥沒什麼關系,而再看這次《囧媽》的出品人名單裡隻有兩家,其中歡喜傳媒排名第一。這就是傳說中的“擺脫資本控制”,自力更生,獨享成果的“單飛”之行吧。

再回過來說經典IP的情懷消費,要數周星馳作品成功做到了極緻,星爺近些年來的作品“西遊系列”和今年的賀歲片《新喜劇之王》都是改拍其巅峰期的作品,接下來的《美人魚2》和《功夫2》也未映先火。但是口碑逐漸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實。此外網絡熱門IP“鬼吹燈”也被電影、電視劇反複的翻拍改拍,僅電影就有《尋龍訣》《天星術》《九幽将軍》《雲南蟲谷》《黃皮子墳》《龍嶺迷窟》等,究其原因還是這個IP改拍的《尋龍訣》票房高達17億導緻的跟風效應。而對比起這些廣泛的IP,徐峥的“囧系列”更得天獨厚,除了徐峥,基本别人拍的觀衆都不會買賬。

那麼依次類推,這些IP到最後都要被玩壞,或者說玩壞為止,隻要有利可圖,就不會停止。徐峥的《囧媽》預估票房不會超過巅峰《港囧》,但是個人号召力還在,料想《囧媽》也不是終結,隻要票房超過10億,則“囧系列”還将出新電影。

總結徐峥的經曆,早期成名,2012年《泰囧》走紅,2015年成立“歡喜傳媒”聯合出品《港囧》,2018年參與出品《藥神》進一步奠定行業基礎。有了足夠的财富和影響力,才最終決定單飛,作為主要出品人拍攝《囧媽》。這裡邊的波折或許隻有這些“草根”電影人才能體會,祝福徐峥,也希望徐峥有新的其它作品出現。作為徐峥花了這麼多辛苦得來的結果,《囧媽》版權不會向社會出讓版權,且日前徐峥聲明他參演的電影《記憶切割》版權衆籌事宜與他無關,他并非出品方僅僅是客串出演。就此看來,短期内都不會有徐峥主演或出品的電影版權。關心徐峥作品的網友可以散了!

今年雖然沒有徐峥作品,但待映作品中張家輝的《催眠裁決》和圖中沈騰、張雨绮的《光天化日》還是值得大家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