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這部電影是我看了幾部軍事題材電影後選擇的一部有文藝色彩的人物傳記電影。看完後确實感悟頗深,不是說電影拍的有多好,而是這部電影确實讓我走進了自己内心,真的平靜,真的開闊。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吳琦,他是拍紀錄片出身,是《人物》欄目組的制片人和導演,可以說第一次拍電影《柳如是》對他應該是駕輕就熟的,畢竟對拍人物傳記很擅長,所以這部電影拍的再差,在人物精神内涵的表達上肯定不會差,在故事轉化為鏡頭語言上也不會差。


電影的故事主線有三條。一是柳如是的這條主角生平線;二是明清戰争的背景線;三是柳如是和陳子龍、錢謙益的愛情線。總的來說故事平滑甯靜,沒有太多的矛盾沖突,大多時候在詩情畫意之間把你帶到了另一個場景,這也許是導演紀錄片的功底所緻,不過在雲淡風輕中暗藏的生人苦味,愛恨情仇一點兒也不淡,每每想起柳如是的一生,都讓我感到這個女人的從容不迫和對理想的追求。這種完美不是因為電影,而是生活對她的磨煉,還有在古代環境中女人對自由和獨立的向往,不卑不亢,堅韌不拔,出淤泥而不染。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部電影的主演萬茜我看到她的時候感覺在哪裡見過,但當時怎麼也想不起來,後來查資料才知道是《好先生》裡心理醫生徐麗。她的美不是驚豔,也不是妩媚,更不是妖氣,她看上去淡而憂傷,清而香甜,特别是笑起來的時候,我是無法抗拒,算是越看越美型的,不過塑造的柳如是還是欠缺點兒什麼?也許是人物傳記的原因,從頭到尾她的形象一直沒變,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是一天兩天塑造成的,電影故事的每個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氣質,也許是我要求太高了。

要說電影裡最感動我的是柳如是的那句“你殉國,我殉夫。”當時清兵已經占領南都,錢謙益沒有效仿史可法的堅守陣地,殺身成仁,而是做了二臣。這在精神上對柳如是的打擊是緻命的,不過當時柳如是在船上說這句話的時候還沒有想到她的丈夫會做二臣,所以在芒種那天來了個祭花神(柳如是也被後人稱花神),想和錢謙益一起殉國,保全他士大夫的名節。這裡可以看出柳如是一個女流之輩的情懷和胸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柳如是想當梁紅玉,可是他的丈夫不是韓世忠,最後她還是回歸了自己的宿命,和錢謙益相守到老。

在這裡還是要感謝這部電影,讓我領略的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電影叙事過程中的詩情畫意,昆曲,戲劇,美麗的江南水鄉,古樸的建築,靜雅清美的湖光山色,這些都讓我在一種享受的狀态下欣賞故事。不過電影裡的對比和配角有點兒太牽強附會,或者說太俗氣,讓人感覺好笑,感覺出導演和編劇的吃力。裡面的象征情景做的還是比較到位,記得是董小宛脫籍從良出嫁的那個晚上,柳如是拿了個煙花要慶祝一下,新郎沒讓,花轎走後她還是點燃了煙花,煙花雖然在黑夜裡燃放,但那種代表璀璨代表對絢麗人生追求的象征意義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還有其他像“九裡香”、“風筝”、“荷花”、“紅豆樹”,都滿滿的散發着傳統文化的味道,也給當前隻注重視覺沖擊的電影上了一課。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柳如是嫁給錢謙益時,讓錢謙益用匹嫡之禮迎娶,還當着鄉親們的面摘了紅蓋頭;還有在船上的铮铮誓言“三不怕”。“你不怕我出身青樓,辱沒門楣;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你不怕世道險惡,人言可畏。”确實收獲了自己想要的愛情,也實現了自己的“不甘心”,就算相差36歲也是值得肯定的。

影片的最後用很很隐晦的語言表達了柳如是的自殺身亡。“自從赤條條的被抛入紅塵,經曆了那麼多人,那麼多事,那麼多岔路口,那麼多無奈,我才明白,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所有事,原來,我用盡一生的時間,隻為擦淨六根所沾染的塵灰,隻為心無挂礙,重返甯靜。”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部電影也有點兒失誤,就是幾個情色鏡頭,把電影的美好氣氛破壞了,不過在商業電影沖擊的現代電影市場也沒辦法,導演還是要消費下男性觀衆的眼球。

最後,希望中國的電影人能拍出更好的人物傳記類電影,也能讓觀衆在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感受電影的魅力,這樣清新脫俗,淡而慢,靜而雅的電影也是一個不錯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