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很快迎來“暑期檔”,也是國産電影重要的檔期,有管虎的《八佰》、劉德華古天樂的《掃毒2:天地對決》、程小東的《誅仙》、張家輝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星爺的《美人魚2》也有很大可能加入戰局。星爺自然是最有可能成為暑期檔冠軍的,抛開星爺,個人也比較看好管虎的《八佰》,它是亞洲首部全程數字IMAX電影,同時也是一部慘烈的戰争片。

...

既然提到戰争片,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就拍過不少經典的主旋律戰争片,而且有許多還都是童年回憶,有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起看看吧!

1、《小兵張嘎》

謝孟偉和張一山的電視劇版,相信大家都看過了,不過今天要說的是1963年的電影版,故事一樣的,都是講述嘎子如何從一個莽撞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八路軍小偵查員,嘎子的扮演者安吉斯神貌俱佳,創造了一個鮮活的角色,隻可惜後來沒有從事演員這行。而扮演羅金寶的張瑩也在1969年就去世了,着實令人遺憾。

...

2、《地雷戰》

1963年的“神劇”,為了對抗日本鬼子,鄉親們發揮了無限的智慧,制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地雷,什麼子母雷、釘子雷、飛雷、連環雷等等,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用頭發絲做地雷的絆線,而且他們埋雷的地方也是奇思妙想,什麼門頭上、牆腳下、酒缸邊、籃子底等,隻要敵人碰上就會被炸死。敵人不明覺厲,還想着去偷地雷回來,那段騎着毛驢、帶着白毛巾偷地雷想想都比較好玩。現在看來可能覺得各種不真實,不過也反映了當年人民在抗戰中的智慧和勇氣。

...

3、《地道戰》

小時候看的最多的就是《地雷戰》和《地道戰》了,相比較來說,《地道戰》更加好玩,家家通地道,哪裡都是地道口,床上、地鍋、井口全都是,讓敵人防不勝防,甚至最後還直接挖到了敵人大本營。他們從躲藏到出擊,從村内到野外,槍打的巧、打的妙,在這裡沒有正面剛,而是利用地道和掩體來和敵人對抗。至今仍然記得最後結局那一幕,許許多多的鄉親們從四面八方出現在敵人面前,彙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

4、《平原遊擊隊》

本片有兩個版本,今天介紹的是1955年的版本,由郭振清、方化聯合主演,兩人一正一反的形象成為影史經典。相比前面《地道戰》《地雷戰》反映群衆的地量,《平原遊擊隊》則大量刻畫李向陽這個英雄,他那種不怕犧牲、英勇戰鬥的性格一直影響着大家,最終人人都變成李向陽。同時敵人這一次也不蠢,也有計謀,兩者對抗起來大大增加了戲劇沖突。其實在當代也有許多李向陽這樣的人物,他們同樣頑強拼搏,無私奉獻。

...

5、《閃閃的紅星》

和《小兵張嘎》一樣,《閃閃的紅星》也是一部塑造兒童小英雄的影片,冬子不斷和敵人鬥智鬥勇,還想到用濕衣服的方法藏鹽,以躲避搜捕。最後冬子也憑借自己的智慧為媽媽報了仇。值得一提的是,劉江飾演的漢奸胡漢三,可謂惟妙惟肖,尤其那句“我胡漢三又回來了!”更是成為經典台詞。除此之外,他還是《地道戰》的“湯司令”,那句“高,實在是高!”也是經典。

...

6、《鐵道遊擊隊》

成龍大哥2016年和王凱、黃子韬、王大陸拍過一部《鐵道飛虎》,這是根據真實曆史改編的,當然最早的版本則是1956年的《鐵道遊擊隊》,這是一群機智勇敢的“飛虎隊”,他們利用自己熟悉的環境,混進火車和敵人捉迷藏,要麼選擇炸掉鐵軌、要麼就是讓火車脫軌,總之盡一切能力破壞敵人的鐵路運輸,以此來幫助大部隊打擊敵人。值得一提的是,那首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當年也是傳唱一時。

...

7、《上甘嶺》

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影片,來自我們熟悉的上甘嶺戰役,影片中沒有主角,因為每一個戰士都是主角,都是英雄,他們無私的奉獻令人感動。堅守的過程自然是艱難的,不過影片中也設計了不少樂觀幽默的環節,既有緊張刺激的戰鬥場景,也有一些感情抒發的片段,向英勇的連長、向每一位犧牲的戰士緻敬,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

...

8、《董存瑞》

一部關于戰鬥英雄董存瑞的傳記類型影片,講述了他從一個農村少年不斷成長為一名革命戰士的過程,展現了他的成長軌迹,除了有戰争場面,還有許多生活片段,以此來更好的塑造董存瑞的性格。一個不到19歲的青年,為了完成爆破任務,選擇舍身炸碉堡,如此舍己為國,當為人之楷模。

...

除了上面介紹的之外,當年還有許多優秀的主旋律戰争片,諸如《狼牙山五壯士》《英雄兒女》《雞毛信》《紅色娘子軍》等,正是先輩們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精神,才有了我們今天和平的生活,永遠緬懷他們,珍惜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