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親情,善意,溫情,血緣的話題已經說的太多了,盡管這是所傳遞的核心,但是若隻是得出這樣的結論,還是太過淺顯。在導演采訪時說這與拍《無人知曉》時一樣,是要控訴日本的制度,若隻是一部溫情的片子,又怎能摘得金棕榈大獎。自以為,這些隻是用來表達深處東西的工具,而更深處的是在探索家庭的本質,解構家庭的組成。

在影片這個極端的家庭例子裡,血緣,情感,這樣維系家庭關系的紐帶,并不是必須的。他們所依靠的不過是時間裡的情感積累,以及共同為了生存而産生的共鳴。但這樣的家庭并不輸任何一個普通的家庭,比任何一個人都更像家人。也是沒有了這些條件因素的附加,這樣的家庭才會更真實,更直白。作為老人的角色,為自己的後代子孫創造更好的環境,作為父母的角色,努力的工作,為家庭帶來經濟收入(暫且不說不正當的職業),作為子女的角色,為長輩分擔壓力,他們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當做家庭的一份子,為家庭的運作和生存努力着,不會對彼此抱有戒備之心,也不會懷有私心,有的隻是對于共同生存的信任和努力。

反過來看有血緣關系的人又怎樣呢,依靠着這樣的優勢就肆無忌憚,對父母大肆掠奪,對手足相互猜忌,為了生存這一目的,他們可以将家人轉變為獲利的工具。物質條件雖然不是衡量親情血緣的标準,但事實上,它确實是在将這種關系沖淡。在今天的家庭裡,血緣恐怕不會是維系家庭運作的唯一條件。

從原生家庭算起,真正的家人是存在的,父母,孩子,共同維持家庭的運作,再往後推算一些,父母年邁,孩子成立了家庭,這個時候,對于之前的原生家庭來講,卻存在着解體的危險,孩子得為了新的家庭去做努力,并且對于血緣來講,似乎也變得淡了。人數的增加,并沒有帶來感情的增值。每個人也都在家庭的解體,又重組的輪回中循環往複,家人的最初意義也開始變得模糊不清了。

對比普通家庭,這個家庭裡帶來的是遊離餘制度之外的美好,明明什麼都不完整,但卻處處都很完整。也許是沒有了那些繁文缛節規定,反而發展的更自然。柴田治教給祥泰偷盜,并也将小友裡也帶入其中,在這一點上,柴田治可想不到今後會對孩子的未來帶來怎樣的影響,他所考慮到的,不過是将一個謀生的手段交給他們,讓他們在困苦的時候能因此活下去。這是作為一個家庭的長輩理所應當教給後輩的。而之後遇到和善的店長,祥泰開始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并也為了小友裡做了改變,這也正是社會應該給予的理解。但這個家庭所給予他們的是社會,乃至任何一個家庭都很難給予的寬容,關愛。

柴田治夫婦抱走小友裡也是如此,盡管會因此改變她的一生,但從根本上彌補了她所有來自家庭的欠缺。家庭對于孩子的導向很重要,是所有罪惡和美好的發源地,如果繼續待在原來的家庭裡,一些根深蒂固的影響将伴随他們的一生。相反,如果給予了他們一個完整的家庭,即便以後有什麼過錯,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可以改變的。

與之相同的是,他們任由亞紀去做賣肉的行當,這在普通的家庭來說無異于是堕落的開始。在這個家庭裡教給亞紀的觀念卻是勞動所得。沒有其他人所想的黑暗,就像我們上班工作一樣,為社會做出服務,社會再提供相應的報酬,很正常。這就是這個家庭給予他們的寬容,包容,和美好。對于任何一個家庭來說,是所不能給的。

無論是奶奶,父母,還是子女,他們任何一個人的行為都是不被這個社會認可的,但他們确實是一個美好的家庭。就因為沒有血緣,不被承認;就因為騙取财産,被當做敲詐;就因為帶走孩子,被當做拐賣。難道就不能是因為善良的動機才去做的嗎,但人們卻不這麼想。倘若把這個家庭放在原始時代,真的就隻是一個家庭,為了生存而聚在一起。因為處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因為有了許多的制度,這樣的家庭就是錯誤。制度造福了我們,還是我們受制于制度,這也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問題。

在大家一心追求正常家庭的想法下,那些所謂的美好,也就被全部掩蓋了,在他們的眼裡,隻要是正常的就是好的,其他的都是錯的,說到底,也不過是依據當前的制度所做的錯誤決定。在看不到真相之前,他們也隻能這樣決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