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生蟲海報

奧斯卡

這要從奧斯卡獎眼中,好電影的标準談起。

好電影首先要好看,具備娛樂大衆的功能。其次要有一定的人文關懷,引發大衆思考。

當然,這一切都要在普世價值的框架内。

很多人覺得奧斯卡獎過于”媚俗“,不夠藝術。

但在我看來,奧斯卡獎關于好電影的評價标準,恰恰是最符合電影天然屬性的。

電影

電影是工業時代的産物。

工業革命使得機器生産替代了手工勞動,極大提高了生産力。一方面把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一方面快速積累了社會财富。

為了滿足有錢有閑的人民群衆的精神需求,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應運而生。
它的誕生就是為了滿足普羅大衆的精神需求。

電影被稱為第七藝術。它是藝術家的個人表達和工業體系分工合作的産物。既是藝術作品也是工業制成品,是大衆藝術的最佳載體。

奧斯卡獎能夠稱為最受矚目的電影獎項,就在于他們對電影天然屬性的良好把握。

《寄生蟲》

《寄生蟲》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窮人家庭靠詐騙一個富人家庭生活,最終破局,矛盾沖突大爆發。

故事很簡單。表現了貧富差距,階級對立和壁壘。一定程度也表達了資本主義社會裡底層人民的掙紮絕望,即使聰慧如片中窮人家庭的兒子女兒,也難以完成階級躍遷,跳脫底層泥潭。

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人物塑造不夠立體。但我覺得這恰恰是導演的刻意為之。透過扁平的人物塑造,減弱角色的個人屬性而突出其階級屬性,更加赤裸的展現了階級對立。

符号化的人物更能讓人對其階級屬性産生共鳴,而非對人物的個人屬性共情。正是這樣的表現手法讓電影在全球範圍内取得成功。

所以《寄生蟲》何以獨占四項奧斯卡大獎就很好理解。立意深刻,手法漂亮,符合奧斯卡一貫的調性。兼顧藝術性和娛樂性,既有口碑又能獲得好的票房。它不得獎誰得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