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下午時間看完了《寄生蟲》,又去知乎刷了一遍“《寄生蟲》裡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突然就感覺自己膚淺的不行,回去囫囵的又看了一遍,方才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沒有什麼被我遺漏的用心。

我總是很擔心,看一部劇,一部電影,看的太草率,忽略了制作者的精心設計的細節。這種感覺從我開始明白我好想成為著名編導那天起就很強烈。

雖然好像我的人生軌迹在與這個夢想背離,而我也能夠坦然接受我腳下的路,并且有了一個關于夢想的第二志願。

但是,每次看到一部好的電影,我就又會隐隐期待,某一種人生裡,我選擇了編導,成了像李安,陳凱歌之類的大導演。

不拍喜劇,拍現實。

就像《寄生蟲》讓沉溺在韓劇美好世界裡的我發現了韓國還有很多“半地下人”存在。我心裡的一點點悲涼,在匪夷所思和難以置信的感覺中間徘徊,找不到出口。

這場悲劇,居然沒有錯誤的根源。每一個被卷入這場漩渦的人一舉一動都邏輯缜密得禁得起推敲,他們似乎本來就别無選擇,他們似乎本來就是這個模樣。

他們的就業壓力大,所以在可能的機會下,他們做了财閥家族的寄生蟲。但他們又有能力把工作做的井井有條,看上去好像,所有的計劃都是一個處在絕境中家庭,發瘋的完成了一場自救而已,我覺得過分,荒唐,但沒有哪一步是罪不可赦的。

他們,我們都是平凡世界裡的普通人,我們的行為是被道德,現實同時牽動的木偶。有現實存在,沒有人可以永遠在道德至高點。

在我從小背過的課文裡,資本家很醜惡,像吸血鬼,随意的輕視窮人,而課文裡的窮人,總是像凡卡和爺爺一樣無助和善良。但現實不是,窮人也醜惡,像寄生蟲,偶爾碰到那種一腔孤勇又不講道理的還有點破罐子破摔,不要命的架勢。

寄生蟲裡的資本家,同樣也是僞善的,他們“因為有錢才善良”。但是那是他們本來的樣子。

這一切思來想去,像一個死結,從哪邊都解不開,你會發現,你抱怨不了誰,因為這是現實!

我喜歡這種可以讓人發呆很久也不覺得荒廢的電影,我很喜歡這世界上的小人物們,總覺得他們像我一樣,在生活中掙紮又妥協,妥協又掙紮,無窮無盡,不死不休。即使成為電影的主角,也沒有主角光環的加持,導演隻會用攝影機記錄他,不會為他擺平任何一件事。

正如前面所說,看完很沉默,但悲涼隻有一點點。一大半原因都在于這部電影攝影真的超級優秀,每一幀的構圖都完美到我從心底升起那種喜悅感,每一幀都想截圖,每一幀都沉默的講述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