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十集,豆瓣評分5.3,不出意外,大家都在吐槽剛上線的《陀槍師姐2021》。

毫不誇張地說一句,這分數對不住《陀槍師姐》這個IP前四部的好成績(雖然前四部分數也在遞減,但分數不低。)

從1998年第一部《陀槍師姐》出街,到2021年第五部上線,時間過去了23年,當不少曾經追劇的80、90後小夥伴點開由陳豪、宣萱主演最新版本的《陀槍師姐2021》時,感受到的卻隻有不在及格線上的作品,以及被劇方不斷消費的情懷,TVB真的已經黔驢技窮至此了嗎?

至于誠意在哪裡?真的沒看到!
崩壞的不止顔值還有人設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海報上是宣萱、陳豪、滕麗名、羅仲謙時,希媽是有一丢丢失望的,畢竟是《陀槍師姐》系列,原班人馬僅僅剩下了“三元”一個,有些遺憾。
遺憾歸遺憾,單從陣容上來看,宣萱和陳豪這樣的組合私以為是具備實力和收視的雙重保證的。

當畫面中,51歲的宣萱身穿禮服手捧鮮花出現在教堂裡,即使是搭配嬌羞表情和十級濾鏡也難掩疲态時,一種被啪啪打臉的感覺撲面而來。

同樣50歲的陳豪從天而降上演搶婚戲碼,這麼有質感的演員,為什麼要演這種傻白甜的戲碼。

客串出場的馬國明是得罪了後期嗎?硬是一丢丢的磨皮濾鏡都沒舍得給他安排。

再看一眼滕麗名的“三元”,臉上的歲月的印記真的也不比其他幾位演員少,甚至還多出了幾分僵硬感。
當“師姐”成了“師奶”,我承認我童年的濾鏡已經稀碎。

顔值的崩塌暫且放在一邊,角色部分的設定才是最大雷點。
相比前四部裡的經典“師姐”,宣萱這版“陀槍女警”看得人一身雞皮疙瘩之餘隻剩下一聲歎息。


看過《陀槍師姐》系列的朋友都知道,宣萱扮演的戴安娜和是第一、二部中出現的娥姐(關詠荷飾)一開始都是文職,在人設上同樣是細節控、也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但娥姐的轉變和成長是有原因的,因為中年失婚,因為現實殘酷,她要挑起養家糊口的重任,所以在擔任了十年文職工作後,她開始收拾心情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而從小就在單親家庭成長的陳三元,是堅強無畏、勇敢獨立的代表。
她和程峰之間的愛情雖然是從鬥氣冤家開始,後來也經曆了種種普通家庭會面臨的婚姻問題。

接棒上陣的衛英姿(蔡少芬飾)也一樣。她們一開始或柔弱、或沖動,也許并不完美,但她們始終在努力成長,在經曆了種種磨砺之後,最終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警花。

哪怕在人物身上加上一些喜劇元素,也是在合理範圍内符合角色個性而設計。
可在《陀槍師姐2021》裡,宣萱扮演的“師姐”戴安娜,一出場就是大齡“傻白甜”人設,在夢中幻想與飛虎隊的隊長蒙漢森浪漫不止,現實裡遇到男神,也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面部表情,這樣的人設實在就很難令人信服。

作為警花身份,戴安娜遇到劫匪時呈現出的過于驚恐的狀态也令人費解。

這緊張害怕走不動路需要被公主抱的花癡表情是認真的嗎?被爆炸的餘波沖到垃圾堆裡還在冒星星眼,真的過了。

想想宣萱曾經的職場麗人角色真的不少,也明明有足夠的能力和演技hold住。看看《刑事偵緝檔案》中冷靜自持的心理醫生“武俏君”,很難想象她是如何在心理上接受“戴安娜”的。

在原來的《陀槍師姐》系列裡,圍繞在“師姐們”身邊的男主角們各有魅力,不管是外表風趣幽默、工作時思緒缜密的陳小生。

還是精明幹練、工作能力極強的程峰,在當時都收獲了不少的好感,可以稱得上是憑實力圈粉且深得人心。

這一次,陳豪扮演的蒙漢森是角色魅力全盤崩壞的極緻體現。時刻都在展現傲嬌姿态毫無風度,處處都精準戳中女性觀衆的雷點。

你能想象一個飛虎隊長在廁所裡時,畫小人吐槽好友的行為嗎?


和戴安娜共處安全屋時,他不但對女孩子态度極度惡劣沒有一丁點的包容心,甚至還給她心愛的寵物貓喂啤酒!

調到一起共事之後,他更是處處在秀自己的情商下線,動不動就折磨自己的隊員,真的讓屏幕前的社畜不由得握緊了拳頭。

如果一直保持鐵血傲嬌人設也就算了,可為了能讓受傷的戴安娜歸隊(手下都聽戴安娜的),他竟然可以到自己讨厭的人家裡演戲哄騙對方複職,隔天還翻臉不認。

摸着良心問一句,這樣的“賤精”本精怎麼能讓屏幕前的女性觀衆産生喜歡啊?


誇張到失真的角色設定,漫畫式的表現手法,外加強行搞笑的情節,很難想象年過半百的宣萱和陳豪是如何在表演中逼迫自己産生信念感的。
當童年回憶裡的男神女神開始賣萌耍寶,吐槽的不僅僅是這一個角色,消耗掉的還有他們多年以來憑借演技積累的好口碑。其實這樣玩,就不要叫《陀槍師姐》了,好不好呀?!
幼兒園級别的劇情 注水的配角戲
除了崩壞的人物角色和表達形式,十集看下來,在劇情方面男女主現在還在相互看不順眼的地步,甚至還看不到一絲絲破冰的信号。
而作為刑偵片的存在,希媽私心想着不如把希望寄托在破案的部分。
雖然在《陀槍師姐》系列裡案件本身并不像《鑒證實錄》、《法證先鋒》系列那般的密集,但好歹也是曾經貢獻過不少經典畫面的。
當年《陀槍師姐》第二部裡人格分裂的罪犯鮑國平可是多少80、90後們的童年陰影啊。

同樣吓人的案件還有和鮑國平同出一轍的大B哥哥,分裂出多種人格的他犯案手法之殘忍也一樣令人瑟瑟發抖。

結果,編劇在《陀槍師姐2021》案件的部分的敷衍和草率程度直接刷新了希媽的新認知,讓人捶胸口。

就拿第一個快餐店炸彈案來說,匪徒直接快遞郵寄定時炸彈到警局的劇本,過過腦子也知道,這真的有可能存在嗎?

男主女主各自收到一個炸彈包裹,且不說男主就這樣随意地拿着它走了一路,包裹在運送過程中真的不怕會爆炸嗎?

一旦發現是危險品,女主又開始腳軟了,合理提出放在桌子上會更穩定沒毛病啊。怎麼男主非要讓她戰戰兢兢、哆哆嗦嗦的拿手上。
邏輯都不存在的話更别提什麼細節嚴謹了。



光靠色盲的推論就成功排除了危險,怕不是早就知道自己擁有主角光環吧。

在社交平台吐槽幾句就能引得犯人主動獻身,還上了男主的車?所以,犯人對兩位主角的恨意是怎麼産生的呢?這和他要毀掉快餐店的初衷不符啊!

除了顯示飛虎隊的身手,陳豪這個角色用腦破案的環節基本沒啥體現。而宣萱這邊更是“遙控辦案”和“靈機一動”的小能手。

無意聽到的一句話,就能突然想出犯案的時間可能跟工作有關。
潛伏多年的“兇手”就能在關鍵時刻自己暴露在現場,懸案小分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人給俘獲了。
所以,想要追憶童年的小夥伴還是放棄吧。

十集看下來,無限被弱化的案件以及降智打擊的偵破過程裡,看到的隻有女性角色的“天賦異禀”,和男性角色的“小肚雞腸”,剩下的還有大量注水的支線劇情。
這其中,不但包括了男二女二的感情線、男二與女一失散多年的姐弟情(非親生)。

還有女二暗戀男三、男三如何幫女二解決餐廳競争對手,男二與哥們兒混迹社團努力上位,與男三的對家不和,疑似卧底的疑雲。

甚至不惜筆墨展現了大量男一與好友之間完全不能推動劇情且毫無意義的互動戲份。

然而這些羅裡吧嗦的劇情,基本上上和女主的個人成長線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對于偵破劇情也沒有什麼特别的幫助,開兩倍速毫無壓力。
消費情懷又翻車了
關于調人胃口TVB很有一套,從籌拍開始《陀槍師姐2021》就亮出了滕麗名的招牌,作為經典老IP的回歸,海報上的一席之地也佐證這一部的“師姐”裡她應該是主角人選。

畢竟多少人在開播前伸長脖子期待着看三元多年後的回歸,即使在沒有陳小生、魏英姿、朱素娥和程峰的《陀槍師姐》裡,能看到三元小姐姐也是不錯的。

但你不會想到的是當三元和戴安娜站在一起時,觀衆們腦子裡全是善柔和烏廷芳的同框畫面。


已經成為警界“傳奇”的三元帶着老媽二妹姐出場,也不過是僅僅打了五集的醬油。
除了象征性地露露臉,三元還搞了一波回憶殺,畫面裡她和程峰的甜蜜往事勾起的是觀衆們童年的意難平,同時也算是給了在第四部裡失蹤的程峰一個了斷。


在交代完“程峰已經吃上盒飯”的信息之後,拒絕了蒙漢森追求的三元就休假了。
是的,她就這麼下線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此外,在《陀槍師姐2021》裡似乎還藏着一絲熟悉的古早味道。
戴安娜和蒙漢森組成的懸案小組,簡直就是照搬的《古靈精探》裡一毛一樣的小組設置。隻不過,這一次懸案小組的case遠遠不如D.I.E小組偵辦的案子精彩。

相互看不順眼的歡喜冤家的相識過程套路太老,味同嚼蠟。甚至已經完全可以腦補出男女主在辦案過程裡一步步逐漸認可、欣賞并經曆生死愛上對方的過程了。

這種主角露個臉就閃人,情節橋段老套降智,純靠消費觀衆情懷的翻車創作,TVB這幾年一直在樂此不疲地嘗試又嘗試,卻沒有一次能成功。


作為翻車的典型代表,《法證先鋒4》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完全沒有老戲骨支持的情況下,全員依賴高科技,索然無味的探案推理過程簡直稱得上是“法證界帶過最差一屆學生”。

再往前一點,TVB50周年台慶劇《溏心風暴3》展現的豪門恩怨也變得市井起來,小家子氣的勾心鬥角和并不那麼與時俱進的“豪門”倍感寒酸,比起前兩部一番接着一番的高潮,十年之後的這一場“風暴”沒刮起來。

同樣沒成功的還有審美像打翻了調色盤的《宮心計2深宮計》,雖然擁有胡定欣、馬國明、馬浚偉、陳炜、劉心悠這樣的卡司陣容,但故事情節上卻始終稍欠一把火候,“播完即忘”的程度就像“閱後即焚”,記憶點?不存在的。

擁有林峰歸來的《使徒行者3》也未能收獲不錯的口碑,網友評價不倫不類的風格缺失了港味本色,七零八落的劇情無法引人入勝,開播前的期盼又再一次落空。

Ending
2020年《法證先鋒4》開播時,TVB業界元老級别的制作人梅小青就曾經表達拍續集就是偏向虎山行的做法,懷舊和新意都要兼顧。
在與視頻網站合作的道路上TVB一次一次嘗試了打出夾雜着新意的情懷牌,卻一次又一次收獲不及格的成績單。
情懷固然是一張好牌,但不能隻是吸引觀衆的噱頭。
作為看着TVB劇集長大的劇迷,觀衆們多年以來喜歡的是富有特色的金句,嚴絲合縫節奏快到飛起的劇情,還有那些與時代同步,又多面鮮活的人物角色。這些才是港劇獨有的味道。

從《陀槍師姐2021》的全面崩盤來看,即使有老戲骨加盟,經典IP打底,也依然挽救不了創作團隊、創新理念的整體拉胯。時隔二十三年,竟然打不過前作,這不僅僅是消費情懷,是在“毀童年”。